安徽農村墻體廣告 統計數據顯現,中國年發生廢物近10億噸,年增長率達10%以上,其“安放”卻屢遭窘境:一方面,由于廢物無序堆積、不妥處理而帶來的“臟亂差”“環境污染”等疑問日益加劇;另一方面,“廢物分類”“廢物資本化使用”等嘗試,則面對著重重應戰……廢物是放錯方位的資本。那么,中國廢物安頓和處理的現狀怎么?面對著哪些亟待解決的疑問?又有哪些新的探究與實習?本版從即日起推出“一線查詢·聚集廢物處理”系列報道,聚集“餐廚廢物”“建筑廢物”“電子廢物”等有關廢物治理疑問,重視廢物資本化使用中的焦點、痛點和難點,探尋表現“綠色”新發展理念的時間表和途徑圖。
養殖泔水豬,提煉地溝油,污水管網流,衛生填埋臭……長期以來,餐廚廢物的不標準處理,在食品安全、城市環境保護等方面引發不少疑問。
合肥市作為國家發改委2011年斷定的榜首批餐廚廢物資本化使用處理33個試點城市之一,在標準處理方面發展怎么、面對哪些艱難及下一步怎么推動?請看記者查詢——
試點推動常受阻
餐廚廢物被販賣或被隨意傾倒,形成環境污染;處理技能不到位,發生二次污染
“曩昔,餐廚廢物或被作為能夠販賣的‘產品’,或被隨意傾倒。”
合肥某家酒樓廚師長陳回玉說。
被養殖戶上門收走的餐廚廢物,通常不經高溫處理便被直接用作養豬飼料。
合肥市餐廚廢物辦理工作室主任黃典印介紹說,“部分餐廚廢物的隨意傾倒和日子廢物一起埋葬等不標準處理,給城市環境形成嚴峻污染。”
就餐廚廢物收回處理試點的展開而言,艱難不少、推動緩慢。
合肥市城管局副局長趙俊超介紹說,到現在,國家發改委已公布5批餐廚廢物資本化使用處理的試點城市,但有實質性發展、成效的并不多。有的是由于在廢物處理技能上不到位,易發生二次污染;也有的是由于上門收運時常常遭到餐飲單位的抵抗。
合肥作為全國榜首批試點城市,從前期調研到2015年9月榜首車餐廚廢物收運,用了4年多時間。“容易發生哪些疑問、樹立如何的收運體系都毫無經歷,只能漸漸探索。”黃典印說。
現階段,
合肥餐廚廢物標準處理首要對于餐飲企業里的“三大”(具有必定規模的大飯店、大排檔、單位大食堂)。“采納分期推動方法,一期使命首要對于‘三大’餐飲單位。這些當地餐廚廢物發生量相對會集,日均發生200噸擺布。”
合肥市城管局環境衛生辦理處處長程濤介紹說,現有及在建的廢物處理廠日處理餐廚廢物才能也在200噸,兩者恰好聯接。
據介紹,
合肥現有“三大”餐飲單位共2200家,簽定收運協議的約1400家,都已歸入收運線路。黃典印介紹說,“現在餐廚廢物日均進廠量約有100噸,按計劃4月底能完結日均收處量150噸的方針。”
收運可能遇抵抗
餐飲單位固有利益觀念根深柢固,辦理部門收運監管相對疲軟
“花費幾千萬元建起的廢物處理廠成為鋪排,廢物的收運環節難以得到保證。”
合肥市有關負責人表示,餐廚廢物收回難,一部分歸因于餐飲單位固有的利益觀念;一部分源于辦理部門收運監管的相對疲軟。
“曾經,餐廚廢物被拿去賣錢。上門收運后不只賣不到錢,餐飲單位還得給錢,一增一減之間,觀念天然轉不過來。”陳回玉說。
對此,
合肥規定收運
公司須免費上門收運。“免費政策,不能徹底消除固有觀念,但可減少餐飲單位的抵觸情緒。”黃典印介紹說,更為關鍵的,是收運進程的監管。
黃典印說,“從調研狀況看,有的城市收上來的餐廚廢物經勾兌,和日子廢物沒差異,露出的疑問即是監管體系的不健全,對此,
合肥的方法是搭建電子渠道監控體系。”
在收運現場,對廢物稱重、查驗、拍照,經過
手機APP將相片和有關信息傳回,成為每個收運員的必經程序。“每輛車的入料口還裝有攝像頭,是否摻雜勾兌,將全程監控。”
合肥中荷環保有限
公司總經理孫向陽介紹說。
而在趙俊超看來,僅有收運
公司對餐飲單位的監督還不夠。“各個區城管局都設有餐廚廢物辦理工作室,每個區也都有收運使命量。”趙俊超介紹說,市里一致對各個區城管局的試點工作進行查核,各個區則直接監督收運
公司和餐飲單位。
對此,每輛收運車都配裝GPS定位體系,并嚴格按計劃線路行駛。“不能為了完結使命量就跨區收運。比方,A區的收運車輛,不能跑到B區收運廢物。”趙俊超介紹說,各個區城管局餐廚廢物辦理工作室對任何不標準做法,都須經過電子監管渠道上報信息,限期內責令有關單位整改并將整改狀況上傳回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