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價格 春雷乍起,春雨如注。李曉軍的心情反倒有些欣喜:“這場春雨之后,龍井茶又能好好長一波。”在他一手創立的茶葉品牌“藝福堂”天貓旗艦店,一款145元半斤的龍井新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賣出了2600多份。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時,李曉軍以網上茶葉第一名牌創始人的身份出現在路演宣傳片中,從那之后,藝福堂的茶葉互聯網之路有了更多追隨者、模仿者。
即使是在天價茶出現前,人們買茶也并不便宜。“創業前,我認真調研、計算過茶葉的利潤空間。”茶屋長大的李曉軍說:茶農把茶葉廉價賣給商販;商販通過茶葉市場再賣給茶企;茶企再包裝成品牌賣給代理商;一級一級代理商再賣到商超;消費者從商超購買茶葉。這其中至少有五六個利益鏈。
為什么不讓消費者買茶更實惠更簡單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縮減渠道鏈條?如何能讓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互聯網!
那時,淘寶才剛剛建立三四年,在眾人眼中,互聯網做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在網上怎么交易啊?我們挨家挨戶賣茶葉都已經很難了。”李曉軍的父親最初也很難認同,因為自己挨家挨戶賣茶,顧客看得見摸得著嘗得了,都不容易賣,更何況是虛擬的互聯網?
這是風險,也是機遇!“直接通過網絡,這樣的話最快捷最簡便。我們縮減了其中的交易鏈,消費者買東西也不貴,我們做茶生意也保證質量。”
就這樣,2006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曉軍果斷來到
杭州創業。從改變茶葉漲價無序的現狀出發,直接與茶葉原產地茶農合作,削減利益鏈,加上網絡店鋪低成本的特性,減少茶葉流通過程中無意義的漲價,讓茶葉回歸
大眾、親民化。這就是“藝福堂模式”。面對互聯網賣茶的弊端,還首開三泡三嘗,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且包來回郵費的方式做用戶體驗,打消顧客賣茶后顧之憂。
茶葉銷售每一次跨時代進步的背后,是人們不斷的研發和實踐。“從鮮葉到餅茶再到散茶,從嚼食鮮葉到煎茶點茶再到延續至今的清飲,從不發酵茶到發酵茶……就是這樣的一條道路。”李曉軍說。
現代的茶葉研發,除了工藝上的細化深入,更多的是茶葉的深加工和適應
現代人生活的飲茶方式。
藝福堂2008年注冊
公司后不久,就組建了一支由茶學、藥學碩博士生為主力的研發隊伍,先后建立產品研發中心、多個綜合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配備了高尖端實驗設備。
“中國企業習慣將茶葉豎向發展,比如按照龍井茶的不同品質以不同
價格出售,但像立頓這樣的方式是橫向的,就是生產出綠茶、紅茶、檸檬茶等等多種產品,
價格低產量大,最重要的是標準化生產,這和中國茶葉生產的思路截然不同。”李曉軍于是帶著研發團隊,學習立頓模式,研發適合
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茶飲,如各類袋泡組方等,針對不同細分人群的亞健康困擾,研發特定的健康茶飲。
茶葉屬于農產品中典型的非標品,普遍存在著產品質量不穩定的情況。這也是目前國內茶行業的一大痛點。那么有沒有一種標準相似且能廣泛適用于茶行業呢?
答案就是制藥標準。GMP標準(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是為保證
藥品在規定的質量下持續生產的體系,是為把
藥品生產過程中的不合格的危險降低到最小而訂立的。這種標準對于從原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到質量控制,從廠房到地面、設備、人員和培訓、衛生、空氣和水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從茶葉原材料的采購到茶產品的研發,再到生產過程、產品包裝和質檢等,藝福堂現如今已擁有一套健全的GMP標準體系,只為每一片茶葉入口健康。用制藥的態度做茶,這是繼藝福堂模式之后的又一大“突維”。因為無論互聯網思維如何強大,如何在短時間內創造所謂神話,產品始終是最重要的根基。
與很多店鋪單做某一種或某一區域的茶不同,藝福堂為了讓顧客購物便利,打造了個性化茶生活超市。不僅是多品類的茶葉、代用茶,茶周邊的茶具、零食也一應俱全。除了專業的客服,還設有私人定制茶,與每一位顧客一對一交流,定制其喜歡的、適合的茶飲組合,指導日常科學飲茶。
越來越多的傳統茶企開始發力線上,這些品牌擁有更完善的供應鏈、更深厚的品牌積淀,這讓藝福堂的茶葉銷量冠軍之名依然充滿變數。“我們未來希望能夠通過把線下茶農以互聯網的方式聚合起來,建立起能夠在市場上產生國際競爭力的茶葉體系。”這是李曉軍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