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墻體廣告 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
上海正在探索建設城市智慧
醫療,借助互聯網技術為民眾提供充分、便捷、及時的
醫療服務,以應對中國社會老齡化所帶來的慢病診療、管理等挑戰。
在2日舉行的2016
上海國際慢病管理高峰論壇上,記者獲悉,囊括知名三級綜合性
醫院——復旦大學附屬
中山醫院、二級
醫院——徐匯區中心
醫院以及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云
醫院”自去年8月試運營以來,已成功接診了6萬名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腫瘤術后康復在內的患者,診療人次多達16萬。
據介紹,在“云
醫院”,患者不必奔波至人滿為患的大
醫院經歷令人精疲力盡的等待,只需在客戶端上傳在社區
醫院、二級
醫院所做的各項檢查結果,綜合性
醫院的專家就會在線給予有針對性的診療方案。
中山醫院院長樊嘉當日接受采訪時透露,不久,該院將與徐匯區中心
醫院以及相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簽約,成立緊密的
醫療聯合體,實現“云上無縫”慢病管理。
據了解,如今,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環境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等,中國已經進入慢性病的高負擔時期,諸如高血壓、糖尿病及腫瘤等各種慢性疾病大幅增加,且每年以30%的速度迅速上升。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當日對記者表示,慢性病具有發病率高、患病人數多、治愈率低的特點。去年8月,中國
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OTO慢性病綜合管理分會正式成立。作為首任OTO慢性病綜合管理分會主委,樊嘉表示,中國衛生計生委將發布《2016—2025年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推動慢性病防治已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中之重。
其實,如何以綜合方法解決慢病管理是世界性難題。徐建光表示,慢病管理應多方協調,建立中西醫結合的診療體系;多學科交叉,結合
現代科技優勢研發健康管理產品;同時多層次培養人才和管理團隊。
樊嘉告訴記者,基于
醫療聯合體的“云
醫院”將通過慢性病防治,實現建立分級診療的雛形,同時探索一種新模式。據透露,“云
醫院”的覆蓋范圍將會逐步擴大,未來
上海對口支援省市、養老機構等或將被納入。“云
醫院”還與“120”急救中心攜手,進一步開設“云急診”。
探索建設智慧城市的
上海對智慧
醫療的各類嘗試還有不少。不久前,中國首個“皮膚線上診療”平臺在
上海正式開通,
上海皮膚科
醫院通過“互聯網+”率先開啟皮膚患者就醫“線上首診、線下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電子處方、
藥品到家”的模式。此舉在推進皮膚
醫療領域“分級診療”建設方面,邁出了不同尋常的一大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