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至7日,世界技藝大賽——中國技藝人才培育經歷交流頂峰論壇暨第44屆世界技藝大賽(局部項目)
廣州市選拔賽等系列活動在市工貿技師學院舉行。
現場,人力資源社會保證部職業才能建立司司長張立新透露,第44、45屆世界技藝大賽分別于2017年、2019年在阿聯酋阿布扎比、俄羅斯喀山舉行,我國將認真做好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藝大賽申辦工作。
對此,世界技藝組織主席西蒙·巴特利表示,他支持中國申辦世界技藝大賽,“自1997年以來,我們沒有在亞洲地域舉行過世界技藝大賽,中國很有希望。”他還透露,目前雙方初步提議,
廣州、
上海、
天津、
重慶四個城市之一可作為世界技藝大賽舉行地候選,但還未有定論?!拔抑眯?,無論哪個城市作為中國的代表主辦,都會很棒。”
同時,由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證局主辦、
廣州市職業技藝審定指導中心指導、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承辦的第44屆世界技藝大賽(局部項目)
廣州市選拔賽也拉開了戰幕。來自
廣州各大技工院校的100多名技藝好手參與了本次選拔賽,競賽項目包括CAD機械設計、制冷與空調、網絡系統管理、網站設計、信息網絡布線、商務軟件處理計劃、平面設計等7個世界技藝大賽項目。
在本次選拔賽中拔得頭籌的選手將代表
廣州市參與第44屆世界技藝大賽
廣東省選拔賽,并有時機代表國度參與2017年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藝大賽。
據理解,世界技藝大賽由世界技藝組織每兩年舉行一屆,是當今世界位置最高、范圍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職業技藝競賽,被譽為“技藝界的奧林匹克”?!∽鳛樯鐣嵩~的“工匠肉體”,往常不再只是制造業的專有名詞。本次世界技藝大賽——中國技藝人才培育經歷交流頂峰論壇以“共謀人才培育,助力產業起飛”為主題,來自世界技藝組織、國度人社部、臺灣中華技術人力開展協會、香港職業鍛煉局、澳門勞工事務局職業培訓廳及世界知名企業的數十位指導和專家,用全球化視角對工匠肉體停止了跨地域、跨行業的深化交流。
談工匠肉體 高技藝程度與專注肉體需兼備
“全球都有這樣的共識,社會經濟的開展除了需求高技藝程度,還需求專注肉體。”世界技藝組織主席西蒙·巴特利說,隨著時期的進步,如今曾經超越了工業時期純勞力的請求,企業需求的并非普通勞動力,而是聰慧和職業肉體相分離的人才。
在西蒙·巴特利看來,往常提工匠肉體,并非指過去的小工藝手工作坊者,而是手、心、腦并用的肉體。中國近年的開展讓世界震驚,但中國依然需求具備工匠肉體的人,不只是有豐厚工作經歷的人,也需求具備工匠肉體的年輕技藝人才,充實到人才隊伍中。
“
廣州的年輕人踏入世界技藝舞臺生長,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將來的中國匠人?!蔽髅伞ぐ吞乩f,在技藝人才的培育方面,
廣州市技工教育的根底性作用至關重要。
這些年,
廣州技工教育在探究
現代技工教育體系方面先行先試,構建了共同的“
廣州形式”,成為全國技工教育變革創新、積極探究的勝利典型,也在國際競賽、國際協作中擦亮了
廣州技工教育的品牌?!凹偃缰袊磺屑脊ぴ盒6加邢?a href="http://www.zzkailai.com/news-gdguangzhou.html"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宋體';">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的教育形式,未來的技藝人才會很多。年輕的技藝人才會發揮他們的作用,從而在技藝上推進中國的產業技術改造,提升經濟轉型的效度,推進整個經濟的運轉?!蔽髅伞ぐ吞乩硎?。
談技藝競賽 競賽不是目的,要用技藝推進世界開展
“世界技藝大賽的任務是提升技藝人才的認可度和影響力,展示技藝促進經濟開展、成就個人的重要性。競賽并非我們的任務或目的,雖然它是達成愿景的最佳載體?!蔽髅伞ぐ吞乩f,希望世界技藝大賽能像奧林匹克運動一樣,經過技藝推進世界的開展。“無論什么競賽,可以改動人們的觀念、增加社會效益,才算真正推進了社會的進步?!彼麖娬{。
“世界技藝大賽,更多的是依據世界規范權衡實操表現,為各成員體反應世界范圍內最前沿的技藝規范和教育理念,協助他們進一步完善各國的職業教育體制?!蔽髅伞ぐ吞乩硎?,經過競賽可以看出各國的培訓質量,比照各國培訓的辦法,完善各國職業技工教育培訓,對促進教育有鼓勵性。
“經過世技賽研討成果的應用,我們培育出更多的優秀選手,他們在世界技藝舞臺上展示了中國青年的技藝程度?!闭劶笆澜缂妓嚧筚惖淖饔?,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院長湯偉群說,學院將世技賽中隱含的世界技藝人才規范以及選手培育辦法,轉化、應用到普眾的技藝人才培育上,同時帶動專業建立、課程建立和師資建立,全面提升學院技藝人才的培育程度。在此根底上,及時輸出世技賽轉化研討成果,引導我國技工教育向國際接軌。
談技藝教育 利于處理學用落差及就業銜接問題
“上世紀90年代起,在臺灣產業開展從技術密集邁向研發的過程中,教育界局部認識產生了觀念上的錯誤導向,自覺進步人才培育的學歷層次,而非質量層次,把很多好的高職提升為???、把??铺嵘秊榧夹g學院、把技術學院提升為科技大學,并紛繁增設研討所碩士班博士班。結果碩士博士一大堆,而真正懂專業的實務技術員及工程師,卻找不到。”臺灣中華技術人力開展協會聲譽理事長譚仰光如此描繪臺灣職業技藝教育曾經走過的歧路?!凹妓嚺嘤枡C構的數量與范圍逐漸減縮,技藝人才培育的義務逐漸傾向技職院校。隨著大專院校疾速擴增,高職學校未增反減,且實習課程縮減,學生多以升學為優先。于是一方面企業人力短缺,另一方面卻是學校畢業生的學用落差和就業銜接問題嚴重?!?br />
“專家們呼吁厘清需求高技藝人才的產業,增強施行和推進校企協作,減低學用落差,增強就業銜接,同時適度減量或兼并大學院校。”譚仰光說,臺灣也在討論推進德國雙軌制技藝教育鍛煉形式,即學習與理論分離,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學習,一半時間在工廠和企業實習。
“把職業教育及培訓重塑成職業專才教育并不局限,職業教育亦同時包括由本港高等教育院校提供的課程”。香港職業鍛煉局項目經理鄧偉雄引見說,為推行職業教育,香港政府會提供財政贊助,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援助先導方案,改善職業教育學生的薪酬、工作環境和進階途徑。
往常,技藝教育也在討論國際互認,共享高素質人才。澳門特區勞工事務局職業培訓廳技藝審定處處長張瑋引見,2009年12月,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證廳與澳門勞工事務局簽署了《粵澳職業技藝開發協作協議書》,并于2015年6月簽署了《粵澳勞動及社會保證相關事務協作專責小組協作協議書》,以促進兩地在職業培訓及技藝審定范疇的協作及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