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價格 一個人就像一座冰山,我們只能看到表面一部分,更大一部分藏在更深處;而一份職業,同樣如此,有展現在人前的一面,也更多存在于他人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醫生和護士,便是這樣一種職業。
高金,余杭區第一人民
醫院重癥監護室(ICU)一名男護士。他告訴記者,ICU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家屬不能在身邊陪護,在這里工作的醫護人員,默默付出是他們的常態。
三班倒、隨時參與搶救、沒有固定休息日……這是高金作為ICU護士的日常;隨時拿出筆記本記錄身邊的人和事,拿出
手機拍下病房的溫暖瞬間,這是高金作為一個熱心人的日常。
翻看高金的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原來,醫患之間可以這樣暖心。
前幾天,一段歪歪斜斜的字被高金拍下照片,并發到了“余杭一院重癥醫學科”微信公眾號上。
寫這段話的是一位住在ICU的老奶奶。一天清晨,她把護士招呼到身邊,吃力地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很對不起你和所有的護士,我與你胡鬧一場,實際你們對我護理得很周到,對不起你,還應該多謝你。”
“當我們看到這些話的時候,原本的委屈和苦水,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高金說,ICU的護士和別的護士不同,除了對患者進行專業的醫學護理,還要負責照顧患者的生活,包括飲食、二便……患者也許因為昏迷對護士的照料無從感知,家屬因為不能進入ICU也看不到護士工作的日常,因此他們的工作一直是默默付出,無人知曉。“病人一句感謝,什么委屈都沒了。”這是很多ICU護士的心里話。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ICU護士的日常,高金在公眾號上發表了《ICU里的一門特殊藝術》,講述了ICU護士與一些特殊患者的交流竅門。一些患者經過了切割氣管手術,無法發聲說話,護士通過圖片和他們交流。這是一本約30張的圖文集,每一張彩色圖片上以文字和圖畫方式,表達一個詞語,“吃藥”、“口渴”、“翻身”等。還有一些患者可以
寫字,護士會準備一個專門的小本子,用文字和患者進行溝通。
這位寫下感謝話的老奶奶,就是一個氣管切開的患者。高金說,老奶奶在住院期間經常對護士鬧脾氣發火,護士們就一遍遍勸慰,終于換來老人的信任。
高金還將觀察的目光放在了
醫院的周一晨會上。他非常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他發表在“余杭區第一人民
醫院”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美劇〈周一清晨〉的余杭一院現實版》。
高金介紹,ICU面對全院急危重癥患者,每周一早晨都有15分鐘左右的病案討論或交流。有一天,醫生們討論在救活急危重癥患者的基礎上,也要考慮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要救人,就救一生。”高金說,這句話打動了在場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