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
墻體廣告 本年清明節(jié)時期,28名來自
青海省海東市的西路軍子孫,曲折2000里,來到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尋覓父輩曾經(jīng)戰(zhàn)役過的腳印,思念先烈,祭拜英靈。
“我找到了!我找到我爸爸的姓名了!”4月3日上午,將帥碑林川陜蘇區(qū)赤軍將士英名紀念碑旁,趙文軍指著爸爸“趙阿不都”的姓名,激動得熱淚盈 眶。1933年秋天,趙阿不都(原名趙永明)在老家閬中二龍參與革新,后編入紅30軍89師267團,1935年脫離故土開端長征,1937年改名并久居
青海海東……多年后的今日,趙文軍總算為爸爸敘述的革新經(jīng)歷找到了直接依據(jù)。“在紀念碑上看到爸爸的姓名,格外激動。”趙文軍擦干眼淚,接連打了幾個電 話,把這個音訊告訴親友們。
“我的媽媽楊桂蘭是巴中三江人,1933年參與赤軍變成一名護士,1935年在戰(zhàn)役中受傷與隊伍分開……”張玉芳老人慢慢蹲下,把一朵艷麗的黃色菊花放在了刻著媽媽和西路赤軍將士姓名的石碑前。
據(jù)悉,這次來巴中的28名赤軍子孫,年歲最大的現(xiàn)已73歲。站在刻有長輩姓名的紀念碑前,他們握緊拳頭,齊聲高呼“赤軍萬歲!我愛巴中!我愛故 鄉(xiāng)!”在碑林內(nèi),他們還遇到了前來祭拜的赤軍子孫聯(lián)誼會
成都分會副會長葉開敏,在葉開敏的提議下,這28人成立了赤軍子孫聯(lián)誼會
青海分會。
祭拜完畢后,領隊王朝清握著將帥碑林紀念館館長張崇魚的手,激動地說:“咱們會從
青海帶著更多的西路軍后人,回到故土,回到這片熱土,尋覓長輩們戰(zhàn)役的腳印,祭拜赤軍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