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
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桃花怒放絢麗無比。近期,須彌山石窟、金雞坪梯田、桃花山等地,都是賞花的好去處。記者 季正 攝
今日,六盤山山花節率先啟幕,緊接著
中衛南、北長灘梨花節也將拉開帷幕,火石寨、騰格里濕地公園等區內多地花景陸續迎客……四月,
寧夏賞花游疾速升溫,由此帶動的“賞花經濟”也悄然興起。
十年賞花游,從驢友探秘到萬人踏青
伴隨著年復一年賞花節會的舉行,四月賞花,曾經成為很多
寧夏人的樂趣。但是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十多年前,南、北長灘的古樹梨花還“養在深閨人未識”。
“2003年4月,我們第一次去南長灘,當時就被那里的風光震動了!”老何是
銀川的一名驢友,他當年和同伴們一同去黑山峽探秘,偶然來到南長灘,滿眼梨花綻放的美景讓老何至今難忘,“村民很熱情,請我們吃羊肉,還讓我們在熱炕上睡了一晚。”老何回到
銀川后迫不及待地將這個賞花點通知其他驢友。
銀川悅途自駕車俱樂部白領隊也通知記者,十年前去南、北長灘看梨花的基本都是驢友,那個時分通往南、北長灘的都是坎坷的山路,有私家車的人也不多,去看梨花的人屈指可數。
“起初由于交通不便,宣傳力度不夠,去看花的游客并不多。”
固原市旅游局一位人士引見,直到2010年以后,山花節的人氣越來越旺,近三年賞花游客量猛增,每年都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去年和今年清明節期間,彭陽每天接待賞花游客都突破萬人,致使于縣城賓館“一床難求”。
中衛南、北長灘也呈現類似的情況。沙坡頭旅游產業集團總經理朱文軍說,去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通往南長灘的路上車隊排了兩公里長,一些游客以致等到天亮了才進村。而北長灘由于在三年前修了一條很漂亮的旅游大道,去年梨花節每天也吸收了近萬名游客前去賞花。
游客多了,帶動當地農民創收有限
家住
中衛市沙坡頭區的梁女士這兩天忙著整理她的“旅游商品”——百余斤大棗和一箱梨干,就等著北長灘梨花節開幕后賣給游客。“每年也就這十幾天能賣點錢,有的游客還嫌貴。”梁女士說,她家和政府建的自駕車營地對門,不過梁女士卻沒有由于這樣一個好位置賺幾錢,“游客來了,大多轉一圈就走了,買東西的不多,住宿和吃飯的人就更少了。”
在上灘村,也有農戶表示,節日期間只能賣些棗子、梨干、土雞蛋。在彭陽搞農家樂的村民,生意也沒有他們預期的那么好。在茹河瀑布左近開農家樂的老馬通知記者,來的游客基本都是自駕車,來了轉一圈就回去了,愿意留下吃飯的人不多。
記者留意到,無論是彭陽的山花節還是
中衛的梨花節,節會主辦方都是當地政府,推出的節慶活動也不少,但認真看其中內容,多是一些書畫展、演藝、商品促銷等,與當地農民創收的別離點并不多。
玩轉“賞花經濟”,還得學學人家
“其實業界都清楚,像賞花游這樣的主題旅游最重要的是做好資源配置和產品研發。”
寧夏沙坡頭旅游產業集團相關擔任人引見,所謂的資源配置,就是盤繞賞花這個主題對當地與旅游相關的“吃住行游購娛”等資源中止合理規劃。以北長灘為例,目前游客吃飯和住宿的問題基本處置,但還需求有特征的旅游體驗和產品。
對此,區內一家旅游社出境部擔任人建議自創日本櫻花產業的推行戰略。在日本,櫻花觀賞帶動了旅游業、餐飲住宿、動漫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的展開。在櫻花怒放時節,有不少餐飲店推出了糯米為原料的櫻花餅,包裝精巧,而且有很好的創意,“一個很精致的小禮盒中裝著4枚櫻花餅,美觀好吃又能當做禮物,很多游客都會買。”此外,以櫻花為主題設計制造的各種小飾品和家居用品也非常受歡迎。
自治區旅游局局長徐曉平也表示,在旅游產品方面可以向
山西學習。
山西的企業將棗子中間加了核桃,一個小創意就贏得大市場,“
寧夏不缺特征資源,關鍵就看如何包裝,如何創意研發,這是今后旅游市場競爭的中心競爭力。”
一個月前發布的《
寧夏全域旅游創建工作實施方案》中對6個全域旅游示范區如何創新展開提出明白懇求,其中對
中衛和六盤山地域的
鄉村旅游展開提出要吸收創客融入
鄉村旅游展開,用創客們的好創意別離當地旅游資源研發出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征產品,以此來推進包括“賞花經濟”在內的特征旅游資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