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墻體廣告 衡水市民劉先生昨天向本報反映,在該市在水一方小區施工
工地上,工人在施工過程中挖出了刻有文字的奧秘石碑,其間一塊刻有“通濟橋”字樣。因為小區鄰近有一座名為“安濟橋”的老石橋,他置疑與此有關。經
衡水市桃城區文物管理所專家開始判定,確認其間一塊是清代同治年間的功德碑,現在都存放在寶云寺加以維護。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發現石碑的
工地,石碑已經被運走。據施工隊的負責人李書旺介紹,4日,他指揮挖掘機在
工地上施工時,俄然挖出幾塊刻有文字的奧秘石碑。李書旺回想,“看見上面有字,有些年初了,我感覺可能是國家文物,應當有研討價值。”當時他就把幾塊石碑小心謹慎地放在旁邊,隨后聯系上桃城區文物管理所專家,期望他們能到現場檢查、判定。隨后,石碑被運到寶云寺。
記者在寶云寺看到,其間一塊石碑高1米多,寬約0.4米,厚約0.2米,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石碑的正面刻著“通濟橋”3個大字,落款可看到“同治”倆字,其他字樣對比含糊,石碑反面還刻有多位捐款人的姓名。
桃城區文物管理所專家介紹,一塊完好的石碑應當分碑首、碑身和碑座,而這塊碑僅僅碑身。開始斷定它應當是清代同治13年(1874)的功德碑,主要用于記敘、謳歌捐款修橋人的善行。該石碑的發現,關于了解和研討
衡水水利工程前史變遷等具有很主要的參考價值。關于其他4塊殘碑,有待進一步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