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墻體廣告 回家找不到停車位、出門辦事繞半天、去商場公開車庫還得排長隊……“停車難”成了城市通病。
破解“停車難”曾經成為
濟南市委敲定的嚴重調研課題。今年3月30日,在市委全面深化變革指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明 確指出,“一座城市的價值觀一定是以人為本。處理中心城區停車難題必需以人為本,資源的分配要以行人優先,而不能跟著
汽車走。”
停車管理體系該如何表現“以人為本”?哪些國內外先進經歷值得
濟南自創?面對“老問題”,需求創新思緒、多方破解。
數讀
濟南停車現狀
◆停車缺口超74萬個
調查顯現,截至去年6月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163.86萬輛
其中市區
汽車保有量:99.99萬輛
濟南至少需求119.9萬個停車泊位缺口為74.15萬個。(依照國際通行慣例1:1.2請求計算)
◆公共停車場嚴重缺乏
三類停車設備 理想值
濟南 配建停車設備 80% 85.4%
公共停車場 15% 9.1%
路內停車位 5% 5.5%
◆全市交通違法超兩成是違停
去年,
濟南查處的違法停車數量占全市交通違法總量的20.5%。
據統計,全市每天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數量最高值是50多萬輛。
這意味著,其他100余萬輛停放在支路街巷和小區內。
問題 1 車位總量有限缺口不小
關于有車一族來說,除了“堵”,搶不到車位也非常令人頭疼。
“一開車就想著‘搶車位’。”市民朱女士對此深有領會。在
濟南,一些交通樞紐、
醫院、學校、商貿中心區、旅游景點常常“一位難求”。一到節假 日,泉城路、大觀園商圈的停車難題更為突出;省立
醫院、齊魯
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幾大
醫院,其停車需求量也遠遠超越了車位供應量。停車排長隊的同時,也加 劇了交通擁堵。
“明曉得開車進市區肯定堵、停車也難,可開車總覺得‘便當點’。”朱女士說,
濟南前段時間推出的“B+R”綠色出行換乘點,給市民提供了一種“補充工具”。隨著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地不時完善,她很愿意嘗試這種綠色出行的新方式,“誰都不希望時間糜費在路上”。
專家支招
打通“最后一公里”,讓市民換乘更便利
便當快捷、綠色環保的換乘,是值得鼎力推行的理想出行方式。為了減緩市區擁堵情況,降低市區車流量的有效方式就是進步公共交通運用率。因而,有 交通范疇專家倡議,在具備條件的地點推行“B+R”、“P+R”形式,讓準備進入中心區的車主主動放棄私家車,換乘公共交通工具。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外地車 輛進入市區的概率,在緩解停車難題的同時,減少市區道路交通的壓力。
停車管理是城市建立開展的重要局部,必需與城市規劃相分離。目前,
濟南停車交通開展還缺乏戰略規劃,倡議對各類停車資源應用現狀、停車需求狀況等停止調查,合理測算停車需求,編制
濟南市停車管理專項規劃,其中要表現“B+R”、“P+R”總體規劃。
就
濟南實踐狀況,“B+R”可以處理從家到公共交通站點或在公共交通站點下車回家的這“最后一公里”。倡議在開展城市交通的同時,應當盡快增強 公交場站停車設備的建立,完善根底設備建立和配套效勞,為換乘市民處理后顧之憂。同時配套樹立政府補貼、收費反補根底設備建立的非機動車看守制度,便于非 機動車出行停放。
他山之石
北京:換乘公交地鐵留個票,停車收費每次僅2元
此前,北京大范圍建立外圍換乘點,為開車人提供宏大的換乘平臺。早在2012年前后就曾經推行“B+R”形式。政府部門在地鐵15號線、9號線 南段、8號線二期北段等力推“B+R”形式,樹立數十個停車場,倡導更多人能夠騎自行車、換乘地鐵等公共交通,對綠色換乘起到了明顯推進作用。
目前,在有地鐵的先進城市,推行“P+R”形式較為普遍。在北京地鐵5號線天通苑北站大型駐車換乘停車場,開車人可將車輛停放在此,再換乘公共
汽車或地鐵進入主城區。只需停車人有公共交通乘坐記載,停車每次僅收費2元(而同地段其他停車場則為每小時收費2元)。
在
上海,按規則,在P+R停車場停放的車輛,車主需求刷公交IC卡進出。停車場工作人員據此查詢車主當天能否乘坐了地鐵,以斷定其能否有資歷在 停車場停車。目前,
上海市區停車場的收費大都為10元/小時,中心路段路面計時停車的收費是15元/小時。相比這兩種停車收費,P+R停車場每天的收費為 10元至15元,停車本錢大幅降低。
另外,在
廣州市,相關部門也在地鐵2號線南洲站旁的海珠客運站等地建立了“P+R”式交通換乘樞紐,以處理停車換乘問題。
問題2 公共停車場占比少不夠用
依據相關調查,
濟南市區停車設備供應存在不平衡的狀況,公共停車場嚴重缺乏。
公共停車場建立滯后,也是采訪中很多車主反映的問題。2012年2月,《
濟南市鼓舞公共停車場建立暫行規則》就曾經施行,但往常4年過去了,市區新建公共停車場卻寥寥,停車場建立停頓遲緩。
對此,相關人士剖析,因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以及建立本錢回收周期過長、吸收力不高等要素,招致公共停車場建立遲緩,總量增加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