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北
墻體廣告 四月的門源回族自治縣正是綠化造林的好時節, 2000余名干部職工掀起了一場植樹潮。大家依照劃定的義務片區兩三人一組,有的揮鍬鏟土,有的培植樹苗,有的培土打埂,為美麗家園添加綠色,每一個人不只領會著勞動的快樂,而且以實踐行動讓綠色開展理念根植在了心中。
門源縣作為青藏高原銜接河西走廊的過渡地帶,是
青海省北線的生態屏障。近年來,一直堅持以生態文化引領開展,堅持維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維護環境的根本國策,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維護,進步了可持續開展才能,生態建立勢頭強勁。
在今年造林綠化當中,門源縣共爭取落實造林綠化項目資金3022.46萬元,在新城區三角地帶、南北廣場、
新鄉村村莊、校園等地綠化和異地植被恢復造林、公益林造林等項目中共施行造林綠化570多公頃。
經過發動全體干部職工參與義務植樹,旨在以干部職工的實踐行動傳播生態綠色文化開展的理念;以干部職工的實踐行動在廣闊
大眾當中根植生態維護優 先的理念和縣委、縣政府維護生態環境可持續開展的決計和力氣,就進一步落實縣鄉政府生態維護的主體義務,全面推進祁連山生態維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加大縣內河道采砂專項整理力度,轉變開展理念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將鼎力開展生態農牧業、特征工業和生態旅游業,以生態開展的理念引領經濟開展,徹 底處理維護環境與開展經濟之間的矛盾,構筑縣域經濟開展新格局。
“十二五”以來,門源縣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變革創新,攻堅克難,林木掩蓋率和蓄水保土才能大幅度提升,森林掩蓋率由“十一五”末的38.97% 進步到如今的39%,森林蓄積量增加了8.31萬立方米。一批重點項目和工程的施行,大幅改善了門源生態環境質量,為打造宜居門源、美麗門源、繪就生態藍 圖插上了騰翼。同時,在建立生態門源、綠色門源、美麗門源的同時,狠抓
鄉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經過展開生活渣滓搜集、污水管理和村容村貌整治等
鄉村環境整 治工作,實在處理了
鄉村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改善了臟亂差的相貌,美化了
鄉村環境,城鄉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取得“中國美麗田園”等稱號,局部
鄉鎮的村 社取得“全國宜居村莊”等佳譽,充沛凸顯了門源縣優秀的生態環境優勢,彰顯了門源人民維護生態環境的自信心和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