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墻體廣告 利民鎮坐落黃河故道生態走廊南岸,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前史的文明名鎮,又稱商均鎮、綸城,是虞城縣老縣城所在地。全鎮轄33個行政村,4個大街居委會,5.2萬人,6.5萬畝犁地。
前史悠久的利民鎮既有綿延5公里的黃河故堤,又有平坦肥美的萬畝良田;既有數千畝波波泛動的城湖,又有全國出名的科迪集團;既有富有
現代化氣味的樓房別墅,又有古色古香的仿古修建。
今天的利民鎮是
河南省新式工業
化工業演示基地、
河南省第一批要點演示鎮、
河南省經濟興旺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河南省美麗宜居小鎮試點,是全國文明鎮、全國要點鎮。
利民鎮完成了古色古香與
現代文明的沉著對接。
利民故事,凸顯厚重文明
史料記載,舜之子商均封于此,樹立古虞國,建 都綸城(今利民鎮)。后到夏禹第六代,奸臣篡位,少康避難到有虞氏(即虞國),隱姓埋名改稱狂藥,并發明了簸箕、掃帚和秫酒,被后人尊稱為“造酒開山祖師”。 秦一致六國后,這兒被編為虞縣,歸屬碭郡。虞縣之名,由此開始。爾后,這兒為歷代縣府所在地。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虞國故城被黃河水吞沒。如今的利民鎮老城是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重建的縣城,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前史。嘉靖十年(1531年),縣治遷于此。崇禎八年(1635年),范良彥、楊春育捐資將土墻改筑磚墻。
1953年,新的虞城縣城定在馬牧集,原來的虞城從此改名為利民鎮。
前史上,利民鎮人才濟濟。除造酒開山祖師狂藥、商均、明刑部尚書楊東明、范仲淹后嗣范志完等名人外,利民故事更凸顯出利民厚重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