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
墻體廣告 端午到,憶屈原,賽龍舟,吃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千山萬壑“粽”是情。賀州聞名風景區客家圍屋里的粽子但是別有一番風味,端午前日,四角三條杠的粽子,麻溜地做起來!
準備工作做足,磨刀不誤砍柴工
淮陽家世,江姓世家。坐落賀州市八步區 蓮塘鎮仁沖村的客家圍屋,以共同的建筑風格,淳樸的人文風情,稠密的客家文化底蘊聞名遐邇,是賀州江姓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客家圍屋四橫六縱,十八天井, 青龍正門,白虎側門,玄武有井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給這方客家人醞釀了上好的“棕”料——寬而長的粽葉、幽香的糯米、甘甜的井水,好吃的客家粽,這些材 料必不可少!
[69DF0578C237DE74D222ED851AA111C1.jpg]
在八角井里打一桶滿滿的甘甜水,備用!
[9CD8A0B3FB0C454CB1DCABB0D63CAE0E.jpg]
用碾船把花生細細碾碎,香味濃郁流出。
[C257645B1D236BC4835FDE3EB2FBCB6F.jpg]
用石磨把自產的綠豆去皮、破半,磨出均勻,磨出好滋味!
[CBF9AC4CD546F3BA769DA9260D419EE7.jpg]
上好的粽葉煮過以后再洗,柔軟有耐性。
攤葉、放料、扎稻繩,“粽”high翻天
粽 子的一切原材料都是純天然的,扎繩也不例外。客家人的粽子,扎繩都是用保留了半年以上的稻草潤濕而成,綠色無污染。黃秀珍奶奶自20歲嫁進圍屋至今已有 50余年,從未脫離這兒,每年端午都要包上上百條粽子,只見她把6塊棕葉一攤,放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層花生、一層肉,再一層綠豆一層米,筷子敲敲除余 米,嘴巴咬住稲繩一頭與手和諧一拉緊,再把稻繩兩端同時,吊著粽子一旋轉,反復三次,鋒芒清楚的四角三條杠的客家粽就活脫脫的從黃奶奶的手中誕生了!
黃奶奶說:“我12歲就會包粽子了,那時候可艱苦了,粽子最多只要幾粒綠豆,豬肉、花生、板栗,想想就好了。如今老了,包不動,要不是城里的女兒說想吃,我就不包了,老人家,吃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