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清鎮墻體廣告 案例簡介:楊殿友,
江蘇省濱海縣金屬資料
公司原副經理。其在擔任該
公司副經理期間,應用職務之便,于1993年7月至1996年4月貪污公款3萬 元、收受別人賄賂14.3萬元。被濱海縣檢察院立案偵查終結移送檢查起訴后,楊殿友于2000年5 月5日因病取保候審,病愈后潛逃,其家人屢次搬家后也杳無音信。2014年“天網”行動展開以來,該院將楊殿友列為重點追逃對象,歷經5個月時間,終于將 其抓獲歸案并恢復檢查起訴。2015年8月22日,該縣法院以行賄罪、貪污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個月。
2000年5月,楊殿友因輕度中風申請取保候審獲準,并在妻子陪同下到
上海看病。幾位看望朋友無意講起,像這種案件,只需能外出躲一段時間就沒 事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4個月后,楊殿友的病情大為好轉,此刻的他想到了“潛逃”。他最初躲藏在
上海。幾年后,他探聽到濱海縣檢察院檢察長、反貪局局 長都換過幾任了,或許他這個小人物早已不在反貪局的視野了。“最風險的中央才最平安”,楊殿友想到了“燈下黑”,于是于2009年潛逃回了濱海。
回到濱海后,楊殿友用假名在縣城一個新開發的小區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但在發現小區新住戶中有先前辦過他案件的檢察干警后,他懼怕了,趕緊辭職,又到離檢察院較遠的一個小區找了份保安工作,打算就這樣隱姓埋名下去。
殊不知,他潛逃的這些年,濱海縣檢察院不斷沒有放棄對他的追逃。
2014年“天網”行動開端后,濱海縣檢察院抓緊了對楊殿友的追逃。經過初步排查,該院理解到楊殿友的兒子楊某有一輛私家車,他經常短暫外出, 但時間相對固定。該院依據上述信息斷定,楊殿友可能回來了。該院遂調整追逃思緒,把打破口放在楊某身上,希望順著楊某這個“藤”,摸到楊殿友這個“瓜”。
反貪干警疾速調取三年來楊某的車輛行駛監控,發現有一個頭發花白的人屢次坐在楊某車輛的副駕駛座位上,雙方舉止很親切。承辦楊殿友案件的檢察官 初步認定這個人就是楊殿友。與此同時,辦案干警經過技術剖析發現楊某的通話記載中有一個奇異的現象,一個號碼設置的是呼叫轉移。經過重復偵查,掃除楊某無 其他異常交友誼況后,檢察機關果斷鎖定了這個電話號碼。
該院布置一名干警以打麻將為借口撥打這個電話,對方是一名中老年男性的口音,這愈加堅決了辦案干警的猜想。幾天后,再次布置這位干警撥打這個電 話,約請打麻將,對方不耐煩地稱本人不是要找的“麻友”。這位干警成心糾纏幾句,楊殿友脫口說出本人是“楊殿友”。這個不測的收獲讓辦案干警大喜過望。
經過進一步偵查,該院鎖定楊殿友就在濱海縣城翰林苑小區。
2015年1月12日晚上11時許,翰林苑小區值班室來了3位不速之客,其中一人向年輕保安訊問小區一名住戶的狀況,另外兩個人漸漸地向年歲大的保安靠近,那位老保安警惕地站了起來。
“楊殿友?”忽然,來人冷不丁地說。
“啊,怎樣了?”楊殿友有些驚訝地看著來人,他馬上反響過來,有些慌亂地說:“我不是楊殿友!”
“你就不要編故事了吧?”來人冷峻的眼光盯著老保安。
“你們是檢察院的?”老保安驚惶地看著面前的3個人。
“15年的追逃路該完畢了!”3名來客出示了工作證件。
老保安低下了頭:“是啊,我也不用東躲西藏了!”
歸案后,楊殿友對當年的立功事實招認不諱。他說:“假如不潛逃的話,我往常曾經是自在身,如今59歲,不曉得什么時分才干再看到鐵窗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