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
九江修水的一個小山村,隨同著近百年前的賬本被發現,許多欠債人的后代紛繁主動上門還債,培養了“物質再興旺,仁慈品德不可丟”的樸素誠信品德。
“百年賬本”引欠債人后代主動還債的事跡如發酵的美酒,疾速在當地分發出濃濃的香味。
專家指出,“百年賬本”曾經遠遠超越了20年的民事訴訟最長時效,從法律上講,欠債人無須還債,但從肉體、道德上講,他們的行為是無法用金錢權衡的。
賬本上細致記載著近百年的借款賬目
見證
95歲老嫗堅持還67年前舊賬
“啪啪啪”,鐵門的敲擊聲將彭利華驚醒,他走出屋外一看,一位青絲老人正站在院內環顧。
“是彭康林家嗎?”老人問道。
“什么事?”彭利華暗忖,爺爺彭康林逝世近40年了,怎會有人來找他。
“你是彭康林的后人嗎?”老人繼續提問。
“我是他孫子,你是誰?”老人的問話讓年近60歲的彭利華感到非常奇異。
“我是來還賬的。”老人的聲音堅決有力。
這位72歲的老人名叫阮壽生,時隔52年再次踏入彭家,是由于母親彭祥英念念不忘的一筆欠賬——1948年間,阮家的一位姑娘客死異鄉,為了討回公允,阮家決議湊錢打官司,可是阮壽生的父親阮友生并沒有錢,于是向同鄉彭康林借了一些鹽變賣。
直到逝世,彭康林也未催過賬,由于家境不斷不好,阮友生也沒有主動去還賬。臨終前,阮友生叮囑老伴彭祥英,一定要將這筆賬還清。阮友生逝世后,由于沒有憑據,也不曉得當初借了幾鹽,還賬之事也就擱了下來,但這成了留在彭祥英心頭的疙瘩。
直到去年,95歲高齡的彭祥英得知彭康林的兒子彭炳生病重,可能不久于人世,這才敦促兒子阮壽生去還這筆賬?!凹偃缗砜盗值膬鹤右彩攀懒?,就更沒有人曉得這筆賬是怎樣回事了?!?/div>
于是在2015年8月的一天,寓居在修水縣城的阮壽生乘車到古市鎮,然后步行近1個小時來到冷水井村,找到彭康林家還賬。
“世間竟還有這樣的好人?!笨吹接腥酥鲃觼磉€舊賬,彭利華非常打動。此時,病重的彭炳生已不能說話,基本無法證明這筆欠賬的真實性。
打動之余,彭利華堅稱不用還賬,“我家又沒他欠賬的憑據,萬一人家記錯了呢”。
僵持之下,阮壽生表示,假如彭利華找到了賬本,一定要聯絡
他來還賬,“父債子償,理所當然,這筆救命賬必需要還”??吹綄Ψ饺绱藞猿郑砝A容許了這個請求。
兩個月過去了,阮壽生見沒有回音,便敦促弟弟阮國烈再去問賬,但是由于對方仍未找到賬本,還賬之事仍然未果。
面對現狀,想起老伴臨終前的交代,絕望和無法夾雜在彭祥英心中,“難道這筆賬真的還不了么,我怎樣和友生交代啊?!?/div>
新美
墻體廣告: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