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
墻體廣告 記者從玉樹州稱多縣得悉,今年3月至4月間,嘉塘草原初次迎來大范圍黑頸鶴徙居,種群數量約在300只左右,為歷年來最多。
黑頸鶴是高原生態變化指示性物種,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及蘆葦沼澤間。該物種于1995年被列入瀕危動植物國際貿易條約附錄,1998年我國將黑頸鶴列入中國國度一級重點維護野生動物。
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討所材料顯現,在國內,黑頸鶴種群數量約在5000只至6000只之間,目前主要繁衍地在
青海,西藏北部、阿里地域及印度拉達克地域,2015年研討人員已發現我省黑頸鶴繁衍對數近200對。
據理解,此次發現大范圍黑頸鶴的佳塘草原地處三江源腹地,扎曲河縱貫境中,是玉樹州境內第二大草原。
“很震動,以前歷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黑頸鶴。”稱多縣攝影家協會主席仁青尼瑪引見,大范圍黑頸鶴徙居至此,也引來了諸多攝影喜好者。目前稱多縣攝影協會已科學合理設置察看點,并向當地牧民科普維護鳥類的學問,以減少對鳥類的干擾。
玉樹州稱多縣環境維護和林業局局長次成引見,目前徙居至佳塘草原的除黑頸鶴外,還有灰鶴、野鴨等珍稀鳥類。經初步統計,總體數目約在1000只左右。
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討所高原生態學研討中心副研討員李來興研討,目前,在三江源濕地繁衍黑頸鶴數量最多,超越柴達木盆地、
青海湖盆地以及可可西里地域散布數量。
距佳塘草原170公里外,全球首個以黑頸鶴為主要維護對象的隆寶自然維護區創立于1984年,目前該維護區黑頸鶴種群數量已由創立時的22只增至216只。
省林業廳總工程師王恩光表示,黑頸鶴等涉禽(指順應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鳥類)對生活環境較為挑剔,此次黑頸鶴大范圍遷移至佳塘草原,能夠說該區域生態環境正持續向好,對此類水鳥有足夠吸收力,但能否會成為新的棲息地,尚需3至5年持續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