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
墻體廣告 為充沛發揮農業科技在脫貧奔康中的支撐作用,助力精準扶貧、產業脫貧。4月1日上午,
四川農業科技進民族和貧窮地域行動方案暨精準脫貧工作會議在成 都召開。來自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
樂山市及儀隴、恩陽、古藺等10個縣相關擔任人,省農科院指導及省級相關部門擔任人和專家60余人列席會議。
會上,州委常委、農工委主任楊凱作“院州”合經歷交流,省農科院院長李躍建與州政府副州長杜德清簽署“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甘孜州人民政府第三輪科技協作戰略協議”。
依據協作協議,從今年開端,雙方將在食用菌根底研討及產業開發,特征水果技術集成推行示范,常用地產中藏藥材根底研討和產業推進,打破性青稞新 種類選育,玉米新種類選育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研討,馬鈴薯種類選育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研,斑蝥素產業開發研討,特征農業產業開展技術支撐8個項目上展開務實合 作;同時,支持甘孜州食用菌菌種場建立,特征水果、中藏藥材種苗基地建立。力爭經過五年時間,打造甘孜州青稞、食用菌、中藏藥材等重點特征產業,培育農業 產業技術支撐力氣,為助農增收、
鄉村經濟開展效勞,促進全州農牧民
大眾脫貧奔康。
據理解,自2008年甘孜州與省農科院簽署“院州”農業科技協作以來,雙方展開農業科技培訓、示范、推行和轉化活動,進步了全州農業的科技含 量,有力推進了甘孜州特征產業開展。選育青稞、玉米、馬鈴薯、油菜新種類10個,集成冬春油菜、馬鈴薯配套技術3套,樹立完善了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通 過羊肚菌產品歐盟有機認證1項,“香菇醬”QS認證1個,打造高原綠色菜籽油品牌2個。同時,依托“院州”農業科技協作,系列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成為帶 動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強勁“引擎”。整村推進羊肚菌、中藏藥材、甜櫻桃等特征產業20個村,產業基地、技術掩蓋到甘孜州18個縣,建立羊肚菌規范化設備栽培 3502畝,消費段木黑木耳120萬棒,香菇600萬袋,天麻、重樓等野生種源維護區2000畝,推行種植地產中藏藥材3.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