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鄉村墻體廣告 今年中組部對外發布全國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效果,稱在省管干部檔案專項審核中,共補充檔案資料14.5萬余份,更正2.5萬余人的檔案信息,420人因檔案造假遭到組織處置或紀律處分,186人因檔案問題被記載在案,未查清前不得選拔或重用。
那么,假如指導干部的年齡有多個版本,該如何認定?少數干部為何要改年齡?
廣昌縣環保局原局常年齡造假被免職
去年9月,
江西撫州市紀委通報:廣昌縣環保局原局長劉赟嚴重違背組織紀律,不照實填報個人出生年份,欺瞞組織,同時還存在其他違紀問題。經相關部門研討決議,給予劉赟開除黨籍和行政免職處分,降為科員。
劉赟,1963年8月11日出生于瑞金市,1987年7月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廣昌縣千善鄉人民政府工作。1997年,劉赟從普通科員升任
鄉鎮黨委委員。他打算將戶口從老家瑞金市遷往廣昌縣。在填寫戶口遷移申請表時,劉赟在“出生年月日”一欄里填上了“1965年8月11日”。在之后的干部履歷及工資變動審批、公務員年度考核等一切資料上,劉赟都將出生年月填報為“1965年8月”。
近年來,
江西還有一位官員被免職也和年齡造假有關。2014年1月,徐楷被免去
鷹潭團市委書記一職,2014年11月,徐楷被撤銷
江西省政協委員資歷。
為了契合選拔任用年齡規則
新版《黨政指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則,“選拔任用黨政指導干部,不準涂改干部檔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齡、工齡、黨齡、學歷、閱歷等方面故弄玄虛”。
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曾明教授表示,干部年齡呈現多個版本緣由很復雜,有的是由于相關工作人員失誤形成多個版本,有的是指導干部當年為了升學、當兵將本人的年齡改大,后面又將年齡改了回來等等。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干部四化,并大量起用年輕有文化的干部后,虛報年齡現象呈現得比擬多。在干部選拔任用上,在干部退居二線上,年齡都是最重要的規范之一,過了一定年齡就不能選拔,到了一定年齡就得退居二線或退休。因而,年齡關于干部的仕途開展十分重要。有些人為此就去改年齡。這是重要的制度背景。”曾明說。
謊報年齡是對黨不忠實
針對劉赟虛報年齡一事,
撫州市紀委表示, “干部謊報年齡,不照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并非小錯誤,而是對黨紀的漠視,對黨的不忠實”。
撫州市紀委強調,要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持續加大對違紀“小問題”的查處力度,做到抓早抓小、動輒則咎,讓紀律和規矩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對此,曾明表示,客觀上的年齡造假,一方面反映出有些干部的政治忠實認識很差,對組織造假,坦白、詐騙組織,按如今黨員紀律處分條例是既違背政治紀律又違背組織紀律的行為,被給予黨紀處分是應該的。另一方面,這種現象也反映出有些干部人生追求上的功利性,缺乏根本的誠信認識和坦蕩襟懷。
對輔佐造假戶籍、檔案管理人員也應嚴懲
曾明表示,對干部年齡造假現象,不論任何緣由,都應該嚴肅處置。另外,多年來在干部檔案管理、戶口管理上也存在破綻,特別是有些人礙于情面,關于改年齡的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些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也不講工作準繩和紀律,輔佐造假。關于這種現象,應該從嚴管理。不光要處分造假干部,關于輔佐參與的戶籍、檔案管理等相關人員,也要追查相應義務。
曾明教授表示,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干部選拔任用中的公開透明工作,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干部年齡現多個版本如何認定?
記者理解到,我省某省直單位一廳級指導干部,2009年該省直單位官網上掛出的指導信息中顯現,其于1959年1月出生。往常,該官網顯現,其是1957年1月出生。所以,在網上能夠看到該廳級指導干部的年齡有兩個版本,但是組織上最終認定的是1957年。
中組部、人事部、
公安部2006年特地下發的《關于認真做好干部出華誕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白規則: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在辦理干部錄用、任免等事項時,要對干部的出華誕期停止認真核對,確保無誤。對個別干部的出華誕期,檔案記載與戶籍注銷不分歧的,應當以干部檔案和戶籍檔案中最先記載的出華誕期為根據。各地
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要嚴厲戶籍與居民身份證的注銷、核對和管理工作。對應用職務之便擅自為干部變卦出華誕期或出具虛假證明的,要嚴肅處置。干部的出華誕期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狀況,干部個人不得隨意更改。今后凡干部自己請求肯定或更改出華誕期的,均不再辦理。
新美
墻體廣告: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