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門墻體廣告 廣東“管理才能”哪家強?在昨日舉行的第三屆“粵治—管理
現代化”
廣東探究經歷交流會上,2015—2016年度“粵治—管理
現代化”優秀案例名單正式對外發布,由
江門市政府主創的
江門“微市長”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政府管理創新類案例入選該名單。
江門“微市長”是全國首個以“微市長”命名、代表中央政府提供效勞的官方微信平臺,是市政府積極順應挪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快速提高的大趨 勢,整合政務資源,創新打造的24小時全天候效勞
大眾的“網上政府”。“微市長”充沛應用“12345”政府效勞熱線長期積聚的資源,成為全市統一的接納 市民咨詢、訴求、倡議的微信公眾平臺,以此引領“12345”政府效勞熱線工作,拓寬、暢通
大眾訴求渠道,滿足市民
大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效勞需求。
市長鄧偉根評價,“微市長”上線運營以來,不斷得到企業和市民
大眾的熱切關注,并成為政企、政民互動的良好平臺,往常又獲殊榮,這是應用 “互聯網+”創新政府管理、推進政府變革的有效探究,是經過實行“三就”(收費就低不就高、辦事就簡不就繁、效勞就近不就遠),鼎力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 化營商環境的創新之舉,是堅持“寧可數據在網上多跑幾圈,也要讓企業和
大眾少跑一輪”的理論碩果。能夠說,“微市長”一小步,是政府效勞一大步,步履不 停,效勞無止。
據統計,自去年5月20日正式上線運營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微市長”關注用戶量達61160個,與網友互動信息30249條,受理有效 事項11657宗,其中由熱線接處中心直接回答7443宗,即時辦結率100%,轉部門辦理的事項4214宗,辦結率96.89%,市民稱心率 93.16%,取得了廣闊市民
大眾的“點贊”。
應用“互聯網+”創新政府管理
“微市長”助行政效能和社會效益“雙提升”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鼎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效勞”,完成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江門 “微市長”作為全國首個以“微市長”命名、代表中央政府提供效勞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有“微”必應,無“微”不至,是
江門先行先試,政府管理創新的重要舉 措。
昨日,
江門“微市長”榮獲“粵治—管理才能
現代化”優秀案例殊榮。據理解,這主要得益于“微市長”完成了“五個首創”和“兩個打破”,完成行政效能和社會效益“雙提升”。
【五個首創】
百事可知可辦 效勞無“微”不至
一是首創一號縱橫聯動,完成“市長”無處不在。“微市長”鏈接市直部門、三區四市等400多個平臺單位,實行“統一接聽、按責轉辦、限時辦 結、統一督辦、統一考核”,經過整合的資源,樹立統一指揮調度平臺,構成部門之間縱橫多層聯動、反映靈活、處置高效、合力效勞
大眾的工作機制。特別是“微 區(市)長”、“微局長”的相繼“加盟”,為平臺運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首創一號百事可知可辦,完成效勞無“微”不至。“微市長”經過部門信息共享,使市民能夠獲取全市政務信息和全方位的便民效勞。“微市 長”上線以來,就有關供水、供電、天氣、交通、蚊媒監測、空氣質量等市民關注熱點共發布“便民公告”689條,推送信息43期共308條。
三是首創全天候網上自助效勞,完成辦事“隨時隨地”。“微市長”依托政府效勞熱線強大的綜合效勞系統,以及提高化的挪動
手機終端機和普遍運用的微信即時通訊工具,24小時全天候提供人工在線效勞,受理
大眾經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方式反映的訴求。
四是首創多渠道微信問政,完成政務與民意“無縫對接”。基于“微市長”平臺,經過大數據及時剖析社情民意,拓寬公眾參政議政渠道,輔助政府管理決策,提供政務數據支撐。
五是首創“12345城市管理效勞先進規范體系”,完成市民有“微”必應。施行規范化管理,在對效勞提供、效勞保證、政務管理等各項規章制 度停止全面梳理根底上,創建以效勞規范為中心,掩蓋事項辦理以及效勞質量控制等平臺效勞全過程的社會管理規范體系,進步平臺運作整體工作效率。
新美官網: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