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駐馬店墻體廣告】本月以來,駐馬店頻發中毒事件,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造成6人死亡,另有6人仍在醫院搶救。
而罪魁禍首是一種用于儲糧熏蒸的“小藥片”,名叫磷化鋁。據悉,此藥遇高濕天氣,能迅速釋放一種高毒氣體磷化氫。多年來,幾乎每年此藥都要在我省奪走幾條命。
“這種殺蟲藥片,農村很普遍。”專家呼吁,這種隱形“殺手”很可怕,人們應提高安全意識,規范使用方法。
55個“小藥片”,奪去一家3條命
經駐馬店市中心人民醫院的多日全力搶救,張亭亭(音)、康蘭英(音)二人于13日傍晚終于脫離生命危險。
“那55個‘小藥片’,把我們害慘了,親人‘走’了3個。”來自駐馬店經濟開發區開源辦事處南張樓村的張大群大哭。他是兩個病號的陪護,康蘭英是他的妻子,張亭亭是他的妹妹。
此后,記者趕到南張樓村,見張大群的父親張萬德坐在門口正在發呆。“天塌了,80歲的張萬德快要神經了。”據該村村民介紹,張大群家中垛有80多袋子小麥,近1萬斤。“8月5日,他在附近的集市上花10多塊錢買了55片‘熏麥藥’(即磷化鋁),埋在麥袋堆里;6日,張亭亭及其一雙兒女頭暈、嘔吐厲害,去醫院沒查出啥原因,7日夜返回。8日凌晨,他們家又有人病倒,送去醫院搶救,張瀟(張大群的女兒)及張亭亭的一雙兒女經搶救無效死亡。
大河報記者來到張大群家,見其平房的堂屋里,有一個立式空調。“天太熱,堂屋的地板上鋪竹席,都在堂屋里睡著,那毒氣,是從東屋下面的門縫里飄出來的。”老漢張萬德泣不成聲。
高溫高濕天氣,“小藥片”頻惹禍
昨天中午,記者再次趕赴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急救科副主任王玉東等醫生正在全力搶救另外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
“是剛從上蔡縣五龍鄉接來的,孩子的爸媽在南方打工,中毒的是姥爺、姥姥和外孫、外孫女,也是磷化鋁導致的中毒。”
昨天下午,大河報記者相繼撥打該市新蔡、平輿等9縣人民醫院的電話,發現這幾天都有“小藥片”致人中毒的事件發生。“我們縣,幾天前死了一家3口。”上蔡縣人民醫院的值班醫生說。
“往年,從來沒有這么多,今年,到底是咋回事!?”幾家醫院的工作人員都很納悶。
“目前,我們生活的空間是高濕(潮濕)狀態。”13日傍晚,駐馬店市氣象局專家說,8月初,駐馬店普降大雨,此后連續高溫,導致水蒸發得很厲害,房子容易返潮。而磷化鋁遇到空氣中的水則會釋放毒氣磷化氫。
專家教你如何規范使用磷化鋁
駐馬店市植保站研究員翟斌說,“用磷化鋁熏蒸糧食,施藥前要準備好覆蓋密封糧食的材料,一般用較厚的塑料薄膜。密封用的塑料薄膜要大于儲糧容器或糧堆60厘米至90厘米,以便封壓。將藥片用餐巾紙包裹后裝入小布袋,每袋一片,布袋用繩子扎緊,均勻埋入糧堆中,讓磷化氫緩慢釋放。繩子最好能醒目地拉出糧外,以便取出。施藥后立即嚴密覆蓋,四周用沙土壓實密封,以保證效果。密閉時間10天左右。”
熏蒸后,糧食必須通風換氣7天左右才能加工使用。熏蒸放氣后,應立即把布袋及其中的藥劑殘渣取出。取出的布袋及殘渣應深埋在遠離住房和水源的土中。
專家支招
聞到“蒜味”及時躲開
“事故頻發,大都是因為熏蒸糧食時密封不嚴。磷化氫略帶有類似大蒜的臭味,聞到蒜味快躲開。”駐馬店市農業局農藥專家再三強調,不要住在磷化鋁熏糧食的屋子里或與其空氣互通的附近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