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墻體廣告 在
河南省
鶴壁市浚縣,30萬畝成方連片的高標準糧田里,兩尺高的麥子齊刷刷俯首揚花。和風輕掃,麥葉間細碎的摩擦聲悄然中聽,真真切切。
放眼浚縣,看似安靜的百萬畝麥田里,很多無形的數據在迅速地傳輸。地面上,15個星陸雙基陸地監測站不間斷地收集著地下8個層面和地面2個層面的農 業數據;在天上,氣候衛星同步掃描傳輸數據,而麥田里,天上和地下的數據不間斷地交流校正,發送準確的地表溫度、土壤水分、葉面積指數等主要參數,完成了 農業信息的實時監測。麥田中360度的實景監控體系給農人和農業干部裝上了“千里眼”,經過電腦、
手機終端,足不出戶就能直觀、清晰地了解苗情、墑情、病 蟲災情況,監控農作物成長。
曩昔耕田在地上,今天種地在空中。土地規模化運營發展帶動了農業生產機械化,植保機、無人機飛進尋常百姓家,代替很多人力。春耕時節,“只看飛機天上轉,不見農人田里忙”,空闊的麥田里,只要植保機螺旋槳嗚嗚作響。
本年4月,種糧大戶張玉峰給承攬的4000多畝地打藥,只用了3架無人機,不到一星期就干完了。“一臺無人機一天能噴200畝,省工省時還省力,過幾天打葉面肥再飛一遍就完事,一點都不發愁。”張玉峰說。
現代農業技能在無聲中改動農業生產:浚縣30萬畝連片高標準糧田破除了傳統的田埂,填平了落后毛渠,耕地面積增加了近2000畝,地越種越多;
現代 氣候科技精細化輔導農業,僅根據積溫適時晚收技能一項就完成每畝增產50斤;良種推行也在無形中釋放出巨大的增產潛力,
鶴壁市農業局副局長胡全貴說,種子 技能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已占到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