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墻體廣告】
以親情廣告紀念浪漫的愛情
昨天,一則廣告“我們的故事”引來讀者熱議。一對情侶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漫畫,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四年時光,四個國家,一起走來,廣闊的世界,我們一起去探索……”這是結婚公告,還是公益廣告?不會又是商業炒作吧?讀者紛紛猜測。昨天,廣告背后的創意人現身,講述了幕后故事。原來,這真的是一則“親情廣告”,他們以此來取代傳統的婚宴……新郎新娘的愛情準新娘“睡過頭”錯過大日子8月28日,原本是南京小伙兒蘇剛和鄭州女孩楊陽決定在鄭州領證結婚的大日子。昨天的“親情廣告”,正是為了給兩人留下永久的紀念。可沒想到,工作繁忙的楊陽睡過了頭,錯過了早上的航班,只能推遲一天領證。
昨天,記者見到了漫畫的主人公——美國密歇根大學生物信息專業博士畢業的蘇剛。他目前已經留校工作,這次回國就是為了結婚。剛回到南京沒幾天的他,因為思念楊陽心切,27日就帶著父母一起來到鄭州,原本想趕早去機場接楊陽,可惜楊陽又“睡過頭”了。
“不管多晚到鄭州,我都會等著她!”蘇剛在淡定之外,更多的是包容。等待見面,對他來說,其實是一種煎熬。“這次分開的時間最長,足有一年零9個月,真的很想她,就盼著能早點見到她。”蘇剛說,楊陽在韓國,最近工作很累,平均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他很心疼。
第一次約會也是“睡過頭”
在蘇剛眼里,楊陽非常守時,但她卻在兩個重要的日子里睡過了頭,這是一次,另一次則是兩人初次約會。
2006年,蘇剛只身一人在美國求學,獨在異鄉的他,渴望一份純潔的愛情,渴望讓他安心的歸屬感。直到2008年,他終于在鄭州留學生楊陽那里找到了這種感覺。初識的兩人青澀、內斂,不善言辭,但他們第一次約會卻至今難以忘卻。
那天兩人約好去看樂隊表演。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楊陽卻不見人影,電話也一直關機。焦急的蘇剛有些生氣,更多的則是擔心。直到楊陽打電話來,說她睡過頭了,他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為了補償自己的錯誤,楊陽說要請蘇剛吃大餐。這時的蘇剛,決定使個“孬招”,“懲罰”一下楊陽——他要去4個小時車程外的一家中式餐館!
次日,蘇剛駕著車和楊陽一起出發了。路上,楊陽“相中”了一輛高檔酷車,令蘇剛有些“吃醋”,“我踩著油門直往前躥,繞著彎超車,最后超過了那輛高檔酷車,行駛在它的前面……”自那之后,楊陽再也不當著蘇剛的面說別的車帥了。
在這家中式餐館,兩人選擇了一個靠窗邊的位置。“因為她說請我吃大餐,我就故意什么都點大份的,這家店的奶茶都是用盆裝的,我就點了一盆。”蘇剛說,盆裝的奶茶,足夠六個人享用……別人都為兩人的舉動露出驚訝,但這次約會對兩人來說,“真的是一次難忘的旅行”。
異地戀成就河南姑娘、南京小伙獨特愛情故事
生活很快給這對初浴愛河的戀人開了個玩笑。2009年10月,兩人確定戀愛關系。2010年1月,楊陽就要轉往韓國延世大學讀書。對于雙方而言,是個艱難的選擇:選擇繼續在一起,意味著接受異地戀的考驗,并且歸期難料;選擇埋藏情感,對兩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痛苦。
異地戀會很辛苦,但他們決定面對。蘇剛對楊陽許諾:他會給她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2010年1月,楊陽離開了美國。考驗,從這一刻開始……美國與韓國時差近12個小時,“我晚上睡覺前打電話給她,正好是她的午餐時間;而她晚上睡覺前打給我,恰好也是我的午餐時間。”蘇剛說,每天通電話、發短信,這些年從未間斷過。“每天聽到她的聲音,對我就是最大的安慰。”蘇剛很靦腆地笑著說。
但是,見面對雙方來講,則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四年間,他們一年最多只能見上兩三次。相聚的短暫,令兩人攜手走過的每個地方,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年間兩人每去一個地方,都會拍攝很多照片。“想她了,就拿出來看看。”蘇剛說,他的手機里儲存著兩人四年來的旅行記憶,每換一次手機,他首先就是把這些珍藏的照片拷貝過去。
“這張照片我最喜歡,4年了,我一直保存著。”蘇剛指著一張兩人在校園楓樹下合影的照片說。因為平時住所不固定,蘇剛習慣隨身攜帶一個箱子,里面存放的都是有紀念意義的東西,“現在里面裝的,都是和楊陽一起游玩的景區門票還有一些紀念品”。
四年時光,他們愛得很辛苦,但卻很幸福。本報刊登的“我們的故事”里的所有漫畫,都是蘇剛憑著記憶一筆一筆畫出來的。“畫到最后,手指都酸了,但卻重溫了我們的幸福……”蘇剛說。
兩家人的創意:用廣告代替婚宴
昨日的這版“親情廣告”,不僅吸引了讀者的關注,也給大河報廣告部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經手的趙女士說,讓大河報的百萬讀者一起見證兩人的婚姻與幸福,很給力,這超越了物質意義,很不一般。
昨天上午,大河報記者找到了廣告的“始作俑者”、楊陽的父親楊青平,辦公室里,正有看到報紙的同事前來祝賀:“恭喜啊!這個形式很好……”
“在報紙上登結婚廣告也是要花錢的,但相比鄭州動輒十萬、二十萬的婚宴成本,還算是節約的。舉辦儀式繁雜的婚禮、既盛且剩的婚宴是極大的浪費,還給親朋好友增加了人情負擔。也有人是為了收回送出的紅包而辦婚宴的,可是收回來之后又有了新的人情要還,永遠沒法解脫,形成惡性循環。”楊青平說,他很早就倡導以親情廣告代替親情物質消費,可當時孤掌難鳴,如今他自己的女兒結婚,他就想拋磚引玉。
“結婚、生子、老人做壽等,都可以采用親情廣告的形式代替大吃大喝。報紙是大眾媒體,可以廣泛傳播,可以記載歷史,永久傳播。看,我們這樣給孩子辦婚事與眾不同吧?”這位新晉岳父不無得意。
難得的是,最初他把這個想法提出來時,立即得到了親家和準女婿蘇剛的贊同。蘇媽媽說:“我們一開始就不打算辦婚宴,既給自己添麻煩,也給別人添麻煩。況且這種場合下,客人常常只是為了吃飯或者順人情,人一多,難免招呼不周,引來評頭論足,本來是一件好事,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她認為,婚慶公司策劃婚禮都有固定的套路,無非是換個名字而已。“南京就出現過婚禮上司儀把新人名字念錯的事。”蘇媽媽說,對于人情紅包,蘇家也是堅決反對的,“何必讓人家來承受這種負擔呢?”
這次結婚計劃,全靠蘇剛和準岳父電郵交流敲定,蘇剛的父母事先只知道要登廣告,其他細節一律由蘇剛決定。“他拿個方案,我們看合適了,補充下就好。”同時,蘇爸爸表示,回到南京后,他們不會再在南京的報紙上登廣告了,會把登有“我們的故事”的大河報送給親近的人。“我們不會隨隨便便就給,知道對方會仔細保留的我們才送。”蘇媽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