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墻體廣告 千佛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石窟造像規劃居
四川之首,7000多尊造像從北魏期間起開鑿了1500年。據千佛崖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王劍平介紹,這片建在嘉陵江岸峭壁上的石窟,一向受到日曬雨淋,風化嚴峻。
2015年,千佛崖嘗試選用鋼架構造與陶瓦聯系的方法,給石窟做了窟檐。這種建筑形式在遮蔽風雨、減輕陽光直射、削弱風力的一起,能否對石窟造像起到保 護效果?參加試點的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謝振斌介紹,文保專家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搜集文物含水率等數據,以證明這種窟檐對全國同類石窟保護的學習 價值。
一起被歸入試點的還有千佛崖蓮花洞等龕窟。謝振斌說,蓮花洞是千佛崖代表性龕窟,武周期間開鑿的造像十分精巧,窟頂中部浮雕二層 蓮花,故俗稱“蓮花洞”。不過蓮花洞等龕窟的彩繪日曬雨淋后褪色、掉落嚴峻,一起還存在風化、巖石起翹等疑問。這些彩繪為何酥粉掉落?殘留有些可以進行怎 樣的搶救保護,避免一碰就掉?亟待文保人員尋找出新的材料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