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
墻體廣告 初春時節散步在玉樹新城,頭頂是白云藍天,遠處是冰雪尚未消融的皚皚山巒,近處是鱗次櫛比的康巴建筑,一派清閑。走進唐蕃古道商業城安沖手工藝有限
公司的消費車間,觀感驟然一變。
十多名藏族師傅有的坐在鐵砧子前咣咣地敲打著,有的在縫紉機前答答地補綴著,如火如荼。“歡送你們,北京來的客人,希望你們把玉樹的工藝品引見到北京!”應聲而來的
公司擔任人之一桑周求培遞上本人的名片。
去年,北京對口援建玉樹工作撥付1000萬元精準幫扶玉樹州60多家中小企業,安沖手工藝有限
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康巴藏區最好的金銀鐵匠在安沖,但我們最拿手的男女藏刀和配飾內地游客帶不回去。”桑周說,去年
公司享用補貼后,立即開發合適內地游客的工藝品。往常,串珠、項鏈、腰帶……這些便攜美觀的工藝品擺上了貨架,在去年9月底的一場展銷會上,現場訂單就有二十多萬元。
對口援建不只要“輸血”,還要“造血”,提升當地自我開展才能。“十二五”期間,北京對口援助玉樹共投入資金11.22億元,其中用于扶持玉樹 產業開展的援助資金到達1.6億元。應用這些資金,“玉樹小江南”囊謙縣有了本人的游客接待效勞中心;“蟲草之鄉”雜多縣將于今年9月辭別“袖口貿易”, 迎來大型蟲草買賣市場;而隨著一場場旅游推介會的舉行,三江之源、牦牛之地、萬山之宗的玉樹高原,去年游客量簡直在前年的根底上翻了一番。
說起北京對玉樹當地產業的精密扶持,玉樹州經商委副主任孫洪斌很動情。他說,在間隔玉樹市120公里的治多縣曲南灘社區,黨工委把移居城鎮的農 牧民集中起來搞手工編織,剛開端沒有資金,只能賒賬買資料,大家心氣兒不高。去年拿到20萬元扶持資金以后,立馬置辦縫紉機,大家擰成了一股繩。往常,社 區居民們編織的精巧挎包,曾經賣到了玉樹市市區。
“4·14”地震已過去6年,涅槃重生的玉樹活力盎然。玉樹州州委書記吳德軍說,北京對口援建讓玉樹開展具備了更堅實的根底和更快的速度。為玉樹高原開展注入新動力的,不只要來自北京的資金支持,還有來自北京的心血和經歷。
4月21日下午3點多,在玉樹州八一職業學校實訓樓五樓,“咪咪嗦咪啦……”明澈的童音合唱著蘇聯名曲《山楂樹》,仿若天籟普通,這是該校學前 教育專業2014級的30多名學生正在停止簡譜練習。而在四樓的財會實訓室,會計技藝大賽同時展開,會計專業2014級31名同窗穿越在三間教室,停止點 鈔、傳票和電算化比拼。
3年前,在北京援玉干部陶云明到來之前,這座實訓樓水電不通,堆滿雜物,簡直就是一個倉庫。學校黨委書記布尕義說,以前學校把教育重點放在文化 課上,陶校長帶來了新理念。往常,從一樓到五樓,汽修室、財會室、鋼琴室、工藝美術室……能應用的教室都用起來了,“招生容易了,孩子們的熱情也高了。”
來自治多縣的16歲姑娘白瑪拉措剛剛和同窗們在形體室練完舞蹈。這個裝備有舞蹈地膠板、把桿、專用平面鏡的規范舞蹈教室,是陶校長聯絡北京一家 基金會投建的,花了16萬元。白瑪拉措喜歡這個黑糊糊的大教室,她說,學前教育專業一共7門課,舞蹈、彈琴和聲樂3門課程在實訓樓里上,一周能上7節實訓 課,但總覺得上不夠。
新美官網: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