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在我小時候,沒聽說過少先隊,沒行過隊禮,但是也有紅領巾。不僅我有,比我成績好的孩子也有,比我調皮搗蛋的孩子也有,大家每人一條,只要上學,都要例行公事地系在脖子上,一放學,就又迫不及待地扯掉。許多年后,有人成績好,有人成績差,偶爾聚一聚,聊一聊,有的后悔不用功,有的慶幸努了力,但從來沒人提起當年戴過紅領巾的事。
看了西安某實驗小學的“綠領巾”事件,我才意識到作為小學生,我們當年太不把領巾當回事了,進而想想我們當年的老師,他們激勵后進的辦法只是罰站,和“綠領巾”相比,顯然過于簡單粗暴了。
遙想幾十年前,今天的“60后”、“70后”上小學的時候,大家對“做好事”都很熱衷,即使在現實中沒怎么做過,在作文里也要煞有介事地補上幾筆。而且,那幾筆常常會形成固定的套路,比如,在文章的最后,被幫助的長輩都會對做好事的“我”表示感謝,并跟著問一句:“你叫什么名字?”“我”的回答總是很經典:“我叫紅領巾!”也有長輩忘了問名字,但這并不妨礙“我”為自己的事跡感到自豪,這時一低頭,就會看到“胸前的紅領巾正在迎風飄揚”,或者“紅領巾變得更鮮艷了”。
據天津墻體廣告調查得知,小學生喜歡說“我叫紅領巾”,這一方面是做了好事不留姓名,另一方面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真實身份。自從有了“紅領巾”,它在孩子那里就一直是美好的象征,也可以說,“紅領巾”就是好孩子,好孩子就是“紅領巾”。
西安這所小學給成績好的乖孩子發紅領巾,給成績稍差、調皮的孩子發綠領巾,客觀上達到了歧視的效果,但我想,其初衷應該是好的。墻體廣告認為中國的教育,長久以來一直是個難題。比如“嚴師出高徒”,嚴師確實可以教出高徒,但也可以逼出精神病。當然,還有些方法,不光是嚴,也不光是打,比如表揚教育法,不管孩子做得怎么樣,教育者都要表揚,天天夸得像一朵花,可是,這樣的花一旦遭遇挫折,就常常面臨慘??;所以,在它的反面,就有了挫折教育法,不管孩子做得多么好,教育者也不滿意,橫挑鼻子豎挑眼,意在逆境出人才。我想,“綠領巾”的創意初衷應該與之接近:今天你戴綠的,若知恥而后勇,努力,加油,明天就會變紅了。
由此天津墻體廣告認為給差生帶上“綠領巾”是為了激勵差生,把熊市之綠戴在他們身上,以便有一天,他們成績上去了,再披掛上牛市之紅。可是這樣一來,紅領巾便不再是紅旗的一角,這紅色也不再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紅領巾的原本意義也就失去了。若照此創意下去,如果一個孩子成績太好,可發他“紫領巾”,因為他紅得發紫;而一個學生成績太差,則“綠領巾”也不要給了,直接“摘牌”。
“綠領巾”被叫停了,這是好事;但“綠領巾”的出現,并不完全是壞事。靜下心來,也許我們可以為孩子想出更好的主意,而不是揪住領巾不撒手。教育方法是允許摸索的,教育思想也是可以創新的,但創新和摸索要有規矩,有章法,有度。真正的創新是質的飛躍,是脫胎換骨,是洗心革面,如果一個常穿老頭衫的人某天忽然西裝筆挺,這不叫創新,這叫換了身衣服。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