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墻體廣告 從2012年營收接近1000億元開端,
格力在2013年、2014年相繼接近1200億元、1400億元的大關,顯現出高歌猛進的態勢。但在2015年,
格力的營收“一夜回到4年前”。
近日,
格力電器發布了2015年財報,數據令人大跌眼鏡,全年營收跌破千億,為977.45億元,同比降落29.04%;歸屬于上市
公司股東凈利潤125.32億元,同比降落11.46%。這也是上市20年來,
格力營收、凈利初次雙雙大幅降落。
“
格力怎樣了?”各界不乏疑慮與擔憂。
作為“中國制造”的代表品牌,
格力是真的遭遇了"天花板",還是集中釋放庫存壓力的短期影響,目前尚無定論。但在
家電行業市場競爭日益劇烈的格局下,
格力電器正處于轉型的陣痛期,已是客觀事實。
在營收跌破千億的狀況下,
格力的轉型戰略會不會優化調整?董明珠寄予厚望的配備制造、
手機和
新能源汽車三大新業務能否構成更強的增長點?這既是變數,也是看點。 南方日報記者 沈夢怡A.
格力遭遇“天花板”?
格力電器2015年年報顯現,報告期內,
公司完成停業收入977.45億元,同比降落29.04%;歸屬于上市
公司股東凈利潤125.32億元,同比降落11.46%。
這是上市20年來,
格力營收、凈利初次雙雙大幅降落,備受熱議。但董明珠在承受采訪時則很淡定,表示“不用慌”。
關于下滑緣由,董明珠以為,一是大環境變化,經濟下行;二是前幾年的刺激政策透支了市場;三是
格力電器之前曾經連續三年每年收入增長200億元,空調市 場需求消化一下;四是去年
格力主動對空調價錢停止調整,有的降價200—300元,有的以至降價1000元,所以業績調整很正常。
業內 則剖析以為,對空調產品高度依賴、產品構造過于單一是
格力遭遇“雙降”的主要緣由。據產業在線的數據,2015年國內消費家用空調10385萬臺,同比下 降12%;累計銷售10660萬臺,同比降落8.6%。最近的3月數據也不理想,家用空調當月銷售1188.49萬臺,同比下滑20.8%。其中,內銷出 貨539.72萬臺,同比下滑38.3%;出口648.77萬臺,同比增加3.7%。
行業下行,作為國內空調市場份額最大者的
格力自然首當其沖。
從2015年報看,空調仍占
格力電器總營收的85.65%,而美的的空調業務則只占總營收的46.58%。
在一片質疑聲中,也有觀念以為,
格力的表現并沒有數據顯現的那么糟糕,此舉意在主動“去庫存”,并為2016年的市場騰出空間。
記者查閱
格力電器近年的季度報表,能夠看出,2012至2014年,每年的第四季度都是
格力電器全年銷售增速最快的時分。但2015年,
格力卻在第四季度控制了出貨量增速,銷售收入同比下滑超越60%。
“
家電行業普通第四季度會恰當在經銷商處壓庫存,但去年為了緩解庫存壓力,
格力主動把業績做下來,是為了主動釋放風險。”該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與之相符的是,
格力電器2016年一季報顯現,停業收入同比上漲0.56%,凈利潤同比上漲13.86%。
同時,在價錢下調的大背景下,
格力經過晉級主導產品、提升內部管理、嚴控實抓費用和本錢,并受益于原資料價錢相對穩定,其盈利才能進一步得到提升,去年
格力的凈利潤率由2014年的10.18%提升到12.55%,較上年提升2.37個百分點,盈利才能名列行業前茅。這也是
格力2015年的一大亮點。
新美官網: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