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墻體廣告 去年10月,
惠州入列國度歷史文化名城。如何維護好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等,備受人們關注。日前,市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對我市歷史文化遺產的維護工作狀況停止了專題調研。
昨日下午召開的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討了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關于歷史文化遺產維護工作狀況的調研報告》。記者從會上得悉,在第三次全國文物 普查期間,我市共注銷不可挪動文物1000處,有各級文物維護單位401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198條。我市將經過立法,加 強維護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等,相關條例將于本月底承受第一次審議。
現狀 局部單位維護文化遺產認識有待提升
不斷以來,我市高度注重歷史文化遺產的維護,不時加大維護經費的投入。自2008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類文物單位的維護修繕和歷史文化街區、景色 名勝區的根底設備改善經費累計投入達28.4億元(含文物修繕專項經費10.6億元)。惠陽區從2012年起,區財政每年布置專項經費1000萬元。
同時,我市在貫徹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維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根底上,依據本地域的實踐,出臺了一批標準性文件, 確保文化遺產維護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去年5月,重修東坡祠工程正式立項,同年12月,正式開工。第三次賓興館維護整治工程勘察設計招標工作也已完 成。
“我市歷史文化遺產維護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艱難和問題。”調研組提出,目前局部單位對文化遺產維護工作的認識高度還存在差距,社會參與度和關注度不高,維護認識有待提升。同時,專業人才匱乏,文化遺產開發應用不夠。
倡議 樹立穩定財政投入增長機制
針對存在的問題,調研組提出,倡議我市以統籌、整合或政府購置效勞的方式為非遺維護中心補充特地工作人員,完善其功用定位。縣(區)要健全文化遺產維護機構,落實維護職責,完成分工管理。
同時,樹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對勝利申報為省級以上的文物維護單位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停止專項扶持和補助,經費必需專款專用。
針對我市古村落、古建筑眾多的現狀,調研組提出,要劃定維護紅線,守住生態環境的底線,量體裁衣,打造集旅游、體驗、購物、民俗和村落文化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產品,增強創意、籌劃、營銷等工作,走精品化、特征化、品牌化的開展途徑。
調研組還提出,要借助歷史文化名城這張耀眼的名片,制造電視專題片,擴展宣傳的影響和效果,讓文化遺產維護工作眾所周知,人人皆知,像維護生態環境一樣維護歷史文化遺產,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身邊的文物。
新美官網: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