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茂名墻體廣告 近日,第三屆“粵治——管理
現代化”
廣東探究經歷交流會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舉行。會上發布了2015-2016年度
廣東優秀案例,“
茂名依法治謠” 案例在全省報送的256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8個“輿情引導”類優秀案例之一。那么,我市在依法治謠上詳細有什么實招、狠招?記者就此走訪了市網信辦。
全民參與,高壓治謠步入常態化
茂名固然經濟欠興旺,但網絡超前開展,網民近400萬,本地各類網站、微信公眾號4000多個,是名不虛傳的網絡大市。網絡言論生態復雜多變,有些 網民就借機尋釁滋事,應用網絡平臺造謠傳謠,擾亂網絡傳播次序,毀壞社會公共次序,損傷網民權益,對
茂名的社會穩定和經濟開展提出嚴峻應戰。
以法治謠不能成為“一陣風”,這是我市貫徹落實國度、省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管理的共識。
2015年9月,我市成立了
茂名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隨后,各區、縣級市皆成立了網信辦,明白了以法治謠的牽頭單位,從頂層設計和體制上健全對互聯網信息的管理和諧和,壯大了網絡監管工作力氣。
實行聯席會議制度,針對呈現的網絡謠言,明白各部門職責分工,標準執法處置流程;實行熱點敏感信息即時報備制度,對網民關注度高的求助、捐獻等信息 請求報備網信辦,確保信息真實性;實行全市重點網站月度綜合評價制度和年審制度,請求網站依法辦網,嚴厲信息審核,切斷網絡謠言傳播渠道。相關制度的實 行,為以法治謠打下常態化、長效化的根底。
面對隨時可能呈現的網絡謠言,我市全面增強網絡巡查,成立“謠言曝光臺”和告發中心,經過“謠言曝光臺”集中發布查處網絡謠言有關信息,及時辟謠、 廓清事實、公開真相,有效遏制網絡謠言的滋生、傳播,并經過廣闊網民反映狀況、提供線索或投訴告發等多種方式,構成一個全民參與的整治網絡謠言的官民協作 平臺和機制。
市網信辦擔任人通知記者,今年因由“茂南
大眾”告發的線索多達54宗,
大眾告發在網絡謠言管理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于
大眾告發的內容,網信部門都會逐一核實,并依照有遙必治的準繩,結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做到發現一同查處一同,絕不手軟。
結合發力,依法治網治謠不由言
一年多以來,我市高度注重互聯網信息管理工作,相關部門主動作為、結合發力,經過普法、學法、用法、執法、違法,構建了“五位一體”的依法治網治謠不由言的新相貌。據統計,僅去年專項整治網絡謠言九個月以來,失實帖和謠言帖較同期降落約八成,網絡空間日漸標準有序。
全面普法,互聯網法律法規不得人心。我市不時進步網站依法辦網、網民依法違法的法律認識,實在發揮法治引領和標準網絡行為的主導性作用,為不造謠不 傳謠夯實法律思想根底。每年分離網絡平安宣傳周活動,市網信辦均結合
公安、教育、經信、共青團等有關部門展開互聯網法律法規宣傳,使法律學問進校園、進企 業、進萬家,教育引導廣闊網民明白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文化上網、理性發言,不信謠、不造謠、不傳播,否則將遭到法律懲辦。
結合執法,網謠終結于法治強迫標準。針對網絡造謠傳謠亂象,我市加大執法力度,一方面諧和
公安、通管、屬地網站等各方力氣,采用技術手腕處置不實有 害信息,切斷謠言在網絡的傳播;另一方面組織涉事部門、宣傳部門發出通稿,第一時間發聲,廓清各類不實傳言,停息輿情。同時嚴查造謠傳謠者,使之遭到應有 懲辦,讓其不敢造謠,不愿造謠。網絡不是法外之地,2015年至今,我市查處屬地網站、微信公眾號62個,約談運營擔任人、義務編輯86人次;查處造謠網 民103人,其中拘留27人,戒備教育76人;關停、暫停造謠傳謠網站3家。
宣傳通報,持續展開造謠傳謠警示教育。背面的典型能表現鑒戒的作用,我市抓住機遇,在依法查處同時,經過“謠言曝光臺”第一時間對網上違法違規行為 停止點名通報,疾速構成處置結果通稿,在本地媒體、網站上發布,并諧和中央、省市媒體停止報道,順勢增強網絡評論,構成強大言論氣勢,起到普遍警示教育的 作用。
在第三屆“粵治-管理
現代化”
廣東探究經歷交流會上,我市依法治謠案例得到專家評委的高度評價。他們分歧以為:作為網絡大市,
茂名依照“管得住是硬 道理,正能量是總請求”的請求,主動作為,出實招、狠招、新招夯實思想認識、底線認識、法律認識,推進以法治謠。今天的
茂名,曾經構成“謠言現身,人人喊 打”的高壓態勢,樹立起明朗有序網絡空間。
新美官網: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