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墻體廣告 “在青島漂了八年,總算把戶口落下了,心里也算結壯了。”6月14日上午,正在黃島區隱珠派出所處理落戶手續的宋鵬程感慨萬千。2008年,老家淄博的宋鵬程從烏克蘭留學回國,挑選來青島工作。因為過了差遣期,落戶手續遲遲沒能處理。得益于市人社局人才引入落戶工作的立異,宋鵬程的“老大難”疑問才算處理。 戶籍所帶來的不僅是外地打拼者對一座城市心里的歸屬感,也與就業、教育、社會福利等諸多方面的權益休戚相關。“這幾年不斷有老百姓經過來信、來電等方式反映落戶難、落戶途徑窄的疑問。”市人社局市場管理與人員分配處處長劉大雄在承受采訪時說,此前因為方針切割等因素,使得一部分契合落戶條件卻未能處理落戶手續的“應落未落”和“口袋戶口”等“老大難”疑問長期存在,像宋鵬程這么“漂”在青島的景象并非個例。 為進一步優化人才引入軟環境,便利外地來青人員請求處理落戶手續,今年以來,市人社局不斷完善方針、簡政放權、優化效勞,疏通引入人才的落戶途徑。在方針層面,上一年以來市人社局推出積分落戶制度,建立起單位請求人才引入和自己請求積分落戶雙通道,完成了對一切人才落戶的全覆蓋。簡政放權方面,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人才引入就事程序的通知》,將人才引入手續及落戶審閱從市人社局最終審閱下放到區人社局審閱為主,既確保了方針的統一性,調動了各區的積極性,也大大便利了就事人就近處理。
“上一年請求落戶時,無犯罪記載證實、計劃生育證實等資料都要回戶籍地有關部門開具,往返折騰了好幾趟。今年再辦就簡略多了,基本單位蓋章就可以。”宋鵬程所體驗到的改變,正是市人社局優化效勞的結果。上一年以來,該局對以往落戶請求資料進行整理,取消了一批不適宜證實的資料,自己請求需提交的資料數量由本來的20多種簡化到現在的5種。一起實施限時效勞承諾,就事時限由本來的一個多月縮短到12個工作日,效率提速六成。“僅前五個月就處理過去因各種因素不能順利落戶疑問127個,處理在職人才引入落戶1565人,比上一年同期添加38%。”劉大雄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