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墻體廣告 為展現
欽州市在北部灣經濟區成立十周年,變革開放獲得的新成就和新變化,4月28日至29日,
廣西新聞網全媒體報道組深化
欽州,看望中馬
欽州產業園區、
欽州保稅港區、
欽州學院等地,一探
欽州這座初露崢嶸的沿海生機之城。
自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立以來,一系列國度級開放開展平臺相繼在
欽州安家落戶。臺灣農民產業園 初具范圍;
欽州保稅港區10平方公里全面封關運營;中國-馬來西亞
欽州產業園區一期根底設備建立順利收官;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協作網絡
欽州基地獲外交部正 式立項,并率先在全區展開了跨境錢貸款等跨境金融業務等這些國度級平臺的建立,使
欽州對外開放走向前沿。
欽州港是北部灣港口抱團開展、強勢崛起的縮影。10年前的
欽州港,沒有深水航道和巨輪碼頭,10萬噸級的貨輪無法進港,往常的
欽州港初露崢嶸,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38個,展開
欽州港大欖坪50平方公里整體開發戰略協作,引進了集裝箱貨運站(CFS)等項目。
據理解,10年來,
欽州港港口吞吐才能由2005年1049萬噸提升到2015年的1.14 億噸,10年增長10.9倍;港口吞吐量從2005年523萬噸進步到2015年的6510萬噸,10年增長12.4倍;集裝箱吞吐量從2005年2.5 萬標箱進步到2015年的94.2萬標箱,10年增長37.7倍。同時,
欽州港口岸通關進一步提速,完成“泛珠”區域和北部灣經濟區口岸通關一體化,面向 東盟的海上互聯互通加快構成。
10年來,
欽州不時引進嚴重龍頭產業項目,中石油集團、中船集團、中糧集團、國投集團、
上海 華誼集團、中電投集團、印尼金光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入駐,根本構成以石化、配備制造2個千億元產業和能源、造紙、糧油等百億元產業 為重點的
現代臨港產業框架,經濟構造完成從農業主導向
現代臨港工業主導的轉變。
欽州涌動的嚴重項目建立熱潮,是該市推進經濟社會開展的一個縮影。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設立10 年來,
欽州市緊緊盤繞國度戰略,依托區位、交通、港口、開放平臺等多重優勢,積極拓展與東盟國度貿易、投資、港航、金融、人文等范疇的協作,完成快速崛 起,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的生機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