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墻體廣告 這家采石場在22家被取消的采石場名單之內。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
南寧5月11日電 題:秀美山水遭猖獗采挖 22家采石場被取消——
桂林漓江流域非法采石亂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任鵬飛、劉宏宇、何偉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為
桂林山水中心景觀的漓江是國度5A級景區和國度重點景色名勝區。“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雖然當地政府對維護漓江流域生態不斷堅持高壓態勢,但漓江沿岸非法采石挖礦等行尷尬以根治,秀美山水留下一塊塊難看的“瘡疤”。
近日,
桂林市政府再次加大打擊力度,依法責令觸及漓江景色名勝區內的22家采石場全面停產并予以取消。凡違背規則擅自審批采石場等建立項目的,將按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追查當事人義務。
22家采石場位于制止開發的漓江風光“紅線”范圍內
“江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以漓江風光和溶洞為代表的山水景觀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之譽。不久前,記者驅車沿著漓江,從
桂林市到陽朔縣走 了100多公里,一路看到多處采石場,猖獗采石、挖石灰巖礦的場景驚心動魄。這些采石場均散布于景色秀麗的漓江兩岸,距漓江直線間隔近的僅幾公里,遠的也 不過十多公里。
據環保部的漓江流域衛星監測,在已確認的43家采石場中,有22家位于漓江景色名勝區的制止開發“紅線”范圍內,全部位 于
桂林市區和陽朔縣轄區,其中有2家位于漓江景色名勝區的中心區域,20家位于漓江景色名勝區的控制諧和區。
桂林市環保局一位擔任人引見,其他21家采石 場位于“紅線”范圍外,但也屬于漓江流域。
知情人士通知記者,一些膽大妄為者直接將鏟車開進了景色名勝區,更多的利欲熏心者則大打“擦邊球”,以不在“紅線”范圍內為借口在漓江周邊大肆挖山采石。
記者驅車從
桂林市區向東南方向行駛不遠,看到左側一片山體忽然不見了綠色,映入視線的是暴露的黃褐色。拐入一條瀝青路往里走,道路被碾壓得溝溝凹凹,一輛輛滿載砂石的大卡車吼叫而過。爬上一個山頭放眼望去,采石挖沙形成的坑坡此起彼伏。
“這里離漓江干流僅6公里,全鎮共有11家采石場,僅這個村就有10家。”一位馬姓村民通知記者:“最早2002年就開端開采。過去每天早晨、中午和黃昏放炮,‘咣’的一聲,連板凳都震得蹦起來,門窗晃動,我家墻上呈現很多裂痕。灰塵大得很,風一刮滿屋子都是灰。”
今年3月中旬,記者在陽朔縣葡萄鎮一家采石場看到,緊挨著的3個山頭被采挖,一座小山行將被挖平。據工人引見,去年一位
廣東老板與當地老板合伙投資 2000多萬元,將這個采石場轉包過來,每天采石量1500立方米。一位擔任人指著一個個山頭數給記者看:“這5座山都是與村民簽署了10年的租賃合同, 相當于被我們買斷了。”
陽朔縣福利鎮一家采石場,依照疆土部門頒發的“采礦答應證”,年消費范圍15萬噸,而據一位員工透露,每天開采量1500噸,遠超越審批開采量。
相關環保專家表示,漓江流域山體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層稀薄、植被生長難,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毀壞很難恢復。
桂林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郭純青說: “在這里采石挖山是掠取性、消滅性行為,加速了巖溶石漠化進程,毀壞了沿岸江洲的蓄水才能。喀斯特地貌公開聯網像人體毛細血管一樣密集,污染源可能經過開 采口和溶洞進入漓江,生態系統遭到污染和毀壞的風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