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墻體廣告】10月13日是陰歷九九重陽節,是新批改的《老年人權益保證法》后的第一個“老年節” ,敬老愛老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法令責任。中國現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關心、注重 、關心白叟既是一種新鮮夸姣的社會風尚,更是一種義無反顧的社會責任。
氣球奶奶、煎餅奶奶、地攤奶奶、QQ奶奶……早年有這樣一批格外的網絡紅人,她們年 逾古稀,甚至耄耋之年,還在富有的都市中奔波勞累。為了生計,她們自強不息,靠自個的 辛勤勞動,靠堅韌和毅力,靠豁達和向上的精力,贏得社會尊重,點點滴滴,無不令人動容 。她們是布衣精力的標本!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關心今天的白叟,便是關心明日的自個。在老年節到來之際 ,大河網記者重訪那些早年走紅網絡的奶奶們,推出“網絡紅人·奶奶”老年節系列報道。
人物檔案:
孫玉蘭,88歲,河南周口人。因在鄭州街頭賣氣球給兒子治病被網友贊為“氣球奶奶”。2008年底,“氣球奶奶”孫玉蘭被網友發現后,大河網初步持續報道“氣球奶奶”,并組織大河網友買愛心氣球、送愛心七件套活動,在綠城鄭州傳遞關于她的感動和愛心。
2012年7月26日,中央電視臺早間新聞《朝聞全國》節目報道鄭州紅人“氣球奶奶”,并給其高度評價,贊其最美中國人。
大河網訊(記者 宋向樂)10月10日,涼爽的秋風一掃鄭州數日的陰霾,難得一見的陽光穿透城市,照亮每個當地。在經三路北段棗莊社區的一個偏僻胡同里,一個叫孫玉蘭的婆婆寂寥的坐在租賃屋內,往常她大約呈如今棗莊對面的世紀聯華前面,帶著她的氣球和輪椅。
孫玉蘭沒有呈如今那里是因為糾纏了她兩年零兩個月的腿病。
“一動腿窩子疼。”孫玉蘭說,2011年9月的一個早晨,因為下雨,自個出門時不小心滑倒,到醫院檢查發現,股骨頭骨折。
孫玉蘭說,雖然醫院給她開了刀,也插了鋼板,并且說兩年后就好了,可到如今依然無法行為,“人老了,骨頭長不齊了。”
現已為手術花了3萬多元的孫玉蘭毅然決定出院,每天打一吊瓶止疼針,后來又嫌吊針貴,也不打了,“能忍的時分就忍住了。”
9點多的時分,孫玉蘭剛剛吃完早飯:一碗開水和一碟炒馬鈴薯。
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擱了兩張床,床上鋪著有些破舊的被褥,孫玉蘭就坐在床邊。
孫玉蘭床邊的墻上掛著一個手編的工藝品,孫玉蘭說是自個編的。“從前我編了可多東西呢,給小孩穿的虎頭鞋、草籃子。”
“我兒子總想把門關著,可我就喜歡門開著,吹吹風。”孫玉蘭家在一樓,一扇綠色的鐵門翻開。通向孫玉蘭家的路程非常狹窄,只能勉強通過一個三輪車。孫玉蘭說,這排房子住的都是在棗莊經商的人,所以租金都不賤賣。像孫玉蘭這種在一樓的租賃屋,一個月要600元。
孫玉蘭的屋子里還有兩個大氣罐,一張床頭還鋪著厚厚的成堆等待充氣的氣球。孫玉蘭說,氣罐很重,往常給氣球充氣都是兒子充,“有時分兒子不在,我想自個充,可那么沉,咋能弄得動呢。”
因為腿疼去不了,孫玉蘭兒子替他去賣氣球了。孫玉蘭說,兒子沒有和她在同一個當地賣氣球。
提起賣氣球,孫玉蘭說如今賣不了幾個錢。雖然自個也想去動物園門口賣,但離住的當地太遠了。
“上午歇一會,下午再出去賣。”孫玉蘭說,因為前次在抬輪椅的時分把輪椅弄壞了些,又加上腿疼,所以不再去世紀聯華門前賣氣球了,改在經三路棗莊門口,“從前去對面賣,老費事人家給抬上去,總不好意思。”
提起即將到來的老年節,孫玉蘭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健康的活著吧。”孫玉蘭說,健康是每個人都最大約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