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發布 “踏著我的足跡走!”5月5日下午,記者輾轉來到富寧縣田蓬鎮龍包村時,
云南省軍區掃雷三隊三分隊官兵在副隊長路穆道的率領下,一步步向雷場深處挺進。
“我們又一次為世界放飛戰爭!”
云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指揮長陳安游通知記者,去年11月初展開中越邊境
云南段排雷行動以來,已掃除雷區面積6.8平方公里,掃雷工作已獲得階段性成果。
山岳叢林地掃雷,自然條件差、作業難度大、風險系數高——
直面進退考驗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在中越邊境組織過兩次較大范圍的排雷作業。此外,中越雙方還在勘定兩國陸地邊境期間,共同組織了較小范圍的勘界排雷。隨著沿邊地域的開放開展,尚未掃除的地雷問題開端逐步突出。去年11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我國在中越邊境又一次組織施行排雷作業。
云南省軍區迅即組建掃雷指揮部,展開雷場勘查、抽選人員等相應工作。
得知中越邊境又要組織排雷,
云南省軍區官兵紛繁主動請纓,懇求出征排雷戰場。短短一周時間,便有上千名官兵提交了申請書和報名表。邊防某團上士李志華接連寫了3份申請書,申請執行掃雷任務。他說:“這些地雷不掃除,邊境地域
大眾的生命財富平安就得不到保證。這個時分,我們只能進,不能退。”
云南省軍區依照個人自愿、組織選擇的準繩,遴選了400余名軍政素質過硬、身體素質優秀的官兵,并優先抽選了被原
成都軍區授予“排雷英雄”榮譽稱號的馬永信、蔣俊峰等24名有過排雷閱歷的干部。
“我們是來啃‘硬骨頭’的!”
云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政委周文春通知記者。周政委參與過中越邊境第一、二次大面積掃雷和勘界掃雷,對雷場狀況比擬熟習。這次奉命再出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雷場勘查,控制第一手材料。但是,難度比他預料的更大。散布在中越邊境
云南段的雷區、雷場,大都處在峻峭的山崖、茂密的叢林、尖利的山石之中,通行和排雷作業都極為不便。同時,因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要素,招致雷場變化大、探測定位難,作業人員稍有不慎就可能觸雷,發作致傷致殘等狀況。另外,雷區地處亞熱帶叢林地域,濕熱多雨、蛇蟲遍及,風險無處不在。
人員集結后,掃雷指揮部疾速采取主干教、外出學的方式展開臨戰鍛煉,讓大家控制常見地雷、未爆炸物辨認及其掃除辦法,控制探雷器、探雷針等裝具的操作運用技巧,具備在雷場上“刨地瓜”“繡十字繡”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