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潘陽
墻體廣告 “去年種植黑木耳趕上了價錢上漲,到達了30多元一斤,一年增收8000多元。今年每畝收成估計能到達1萬元左右,加上有產業扶貧獎補資金及金融政策的扶持,讓我們食用菌種植戶看到了成果、得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樹立了開展自信心啊!”近日,石門街鎮黑木耳種植戶汪勇成快樂地通知記者。資源就是財富,生態就是效益,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開展適合特征產業,我縣在種植食用菌產業理論中探究出了一條精準脫貧的好路子。
我縣在展開精準扶貧工作的過程中,認真總結了以往產業扶貧工作經歷,提出了“四色一游”的產業扶貧開展思緒,即黑色—黑木耳,綠色—蔬果、苗木、茶,白色—蓮藕,金色—蜂蜜,游—旅游。其中,食用菌種植業是我縣產業扶貧的重點之一。去年,我縣在石門街、侯家崗兩個
鄉鎮的12個行政村先行展開了食用菌種植試點,種植面積達361畝,共有1355人參與種植。在本村專業協作社的帶動下,在食用菌加工企業的指導下,食用菌種植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好政策搭臺。我縣對貧窮戶開展食用菌種植的給予產業開展資金獎補,每種植食用菌一棒獎補1.5元,貧窮戶最高一戶可享用1萬元補貼扶持,極大地調動了廣闊貧窮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同時,縣扶貧和移民辦與縣人民銀行簽署了“產業扶貧信貸通”協作協議,為貧窮戶種植食用菌提供金融扶持。
好機制保證。我縣依據貧窮戶參與戶數幾,在石門街和侯家崗各組建了兩個專業協作社,為貧窮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效勞。強化產業扶貧資金造血功用,在脫貧攻堅1至3年內,農戶獎補資金及貸款資金,均經過貧窮戶、專業協作社、
鄉鎮脫貧工作站三者共同簽署協作種植管理協議,由
鄉鎮脫貧工作站代收代支,封鎖運轉,直至農戶真正脫貧后將獎補資金轉入貧窮戶“一卡通”,防止將貧窮戶產業開展資金演化成民政救濟資金,充沛發揮產業扶貧資金滾動運用持續開展的效益。為維護種植農戶利益,種植農戶與食用菌加工企業的購銷合同由專業協作社牽頭簽署,請求既要保證食用菌菌包成活率達90%以上,又要保證能產能銷。同時,肯定最低收買維護價,明白產品價錢高于市場價時農戶能夠自在買賣,低于市場價時由食用菌加工企業擔任收買,確保完成貧窮農戶食用菌種植無風險、收入有保證、開展能致富的精準脫貧目的。
好幫手增效。為全面推進社會扶貧“村企共建”工作,縣扶貧和移民辦與縣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
公司簽署了精準扶貧協作協議,在試點村中心點侯家崗鄉安定坦村樹立了生物質能源收買加工點,主要收買運用后的食用菌廢包及菌包加工廠廢棄料。有勞動才能的貧窮農戶可一邊為原料廠采集運送農林廢棄物賣錢,一邊種植管理食用菌;無勞動才能的經過金融貸款投資入股原料加工廠方式參與運營。縣扶貧和移民辦在該村結對幫扶投入了20萬元資金,為20戶特困戶投入股金1戶1萬元,人均年純收入可達2000元以上,使試點產業變成了一個集生態、環保、效益、精準扶貧為一體的循環綠色產業,隨著經濟效益不時進步,產業脫貧開展思緒的科學性和攻堅效益也在逐漸顯現。
新美
墻體廣告: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