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
墻體廣告 “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山披綠、樹成行、果飄香。”這是記者在富川瑤族自治縣看見的田園現象。
進入6月,富川瑤族自治縣的30萬畝臍橙已是果實累累,果農正在果樹下勤勞勞作,遠遠望去,一片綠色的海洋,一片綠色的希望。
近幾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緊緊盤繞縣域經濟開展規劃和產業規劃,不時深化產業構造調整和晉級,經過開展特征產業持續帶動貧窮
大眾脫貧增收,闖出了一條脫貧攻堅新路。
開展特征農業 帶動
大眾增收
扶貧產業開發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富川瑤族自治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把培育壯大特征農業產業作為增加
大眾收入、脫貧致富的打破口,鼎力開展市場前景好、比擬優勢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特征產業。
經 過多年開展,目前,富川已構成了臍橙、蔬菜、烤煙、瘦肉型豬和肉牛養殖等特征優勢主導產業,被評為中國臍橙之鄉、中國特征農業百強示范縣、國度級出口食品 農產質量量平安示范區、國度農產質量量平安縣試點縣。截至去年底,全縣水果種植面積超36萬畝,其中臍橙種植面積超30萬畝,完成產值約9億元,成為全國 最大的臍橙消費基地之一。春烤煙種植終年穩定在3萬畝左右,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
廣西春烤煙產業三分之一以上。蔬菜種植面積超20萬畝,樹立了4個萬畝無公 害蔬菜出口基地,總產值超5億元。年出欄肉豬50萬頭、肉牛1.8萬頭,范圍以上養殖戶600多戶。“十二五”期間,經過開展特征優勢產業,促進帶動4萬 多貧窮人口完成脫貧,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3861元,增長到2015年的7544元,年均增長14.3%。
加大土地流轉 促進增效增值
規 ?;?、品牌化運營。富川瑤族自治縣經過土地流轉,使全縣45萬畝土地資源得到有效應用和大幅升值。全縣建立了“兩園三廊一中心”,即:2個分別占地8萬 畝、10萬畝的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3個生態種養長廊,1個占地2000畝的物流加工中心;創立了“富川臍橙”“有機糧”“富隆”和“家盛”等一批生態特征 果蔬產品,農民的土地從“千元田”變成了“萬元田”。
土 地出租價錢進步。全縣土地租金從2005年的100至200元/畝上升到2015年的600至800元/畝,十年間土地租金進步了5倍多。同時,一些連片 面積大的土地比小塊土地的租金高出20%至30%。僅去年全縣新增
鄉村土地流轉面積2.3萬畝,為農民新增土地資源性財富收入就超越1500萬元。
土 地入股參與企業分紅。經過土地股份協作社,農民以土地運營權入股方式與
公司協作運營,取得財富性收入。如古城鎮高路村土地股份協作社與
公司協作開發高路千 畝有機稻種植基地,以土地和勞力入股,連片種植達1500畝,年產有機大米77.42萬斤,銷售收入1935.5萬元,每年土地分紅達186萬元,勞務收 入達400萬元。
龍頭企業帶動 輻射貧窮
大眾 開展壯大龍頭企業,歸根到底是輻射帶動貧窮
大眾完成收入增加。因而,抓住了增收問題,就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
富川分離實踐,探究出龍頭企業租賃消費形式、大戶引領形式、農戶互助協作開展形式等,有效提升了產業扶貧的組織化、市場化水平,獲得了明顯效果。比方,富川福利鎮書坪、八百嶺、毛家三個村屯村民以神仙湖景區周邊土地入股,與旅游
公司共同建立和管理停車場,商定停車場項目運營所得村里占7成,僅此一項估計1年將為村民帶來超越70萬元的收入。
發 展新型
現代農業,大有可為。富川瑤族自治縣盤繞特征優勢農業產業,鼎力開展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協作社等新型農業運營主體。同時加 大對
廣東楊氏、富隆果業、綠莊園、富興
公司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走“
公司+協作社+基地+貧窮戶”的產業化運營之路;強化企業、協作社與貧窮戶的利益聯 結機制。目前,全縣有龍頭企業16家,其中自治區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各類微型農企496家、家庭農場15家,農民專業協作社 183個,觸及水果、蔬菜、糧油、養殖、煙葉等特征產業,每年輻射帶動5000人以上貧窮
大眾完成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