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墻體廣告 位于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的大召19日舉行4A級景區揭牌典禮,成為
內蒙古第八家4A級景區。工作人員引見,作為
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藏傳佛教寺院,以其共同的“召廟文化”而出名國內。大召位于
呼和浩特玉泉區,“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后改為“無量寺”,由于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領袖阿拉坦汗于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掌管創立,是
內蒙古地域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也是
內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來自美國的留學生Mark被大召的寺廟文化所吸收,他通知記者:“我十分喜歡中國寺廟文化,深入且神秘;能在大召里看到號稱該寺“三絕”的明代文物——銀佛、龍雕、壁畫,不虛此行。”工作人員引見,除大召“三絕”外,寺中還保存著明宣德爐、清康熙御賜龍鳳孔雀傘、清乾隆御賜鎏金財神等寶貴文物。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旅游局提供資料顯現,2014年,當地啟動了大召歷史文化旅游區國度4A級旅游景區創立工作。先后投入8000萬元。數據顯現,目前大召已成為
內蒙古旅游搶手景區,2015年該寺共接待中外游客120萬人次。據理解,大召旅游區總面積約37萬平方米,是一處集歷史、宗教、民族、民俗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特征文化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