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舉行的第11屆中俄蒙經貿洽談暨商品展銷會,盛況仍記憶猶新:展洽會一經批準,展位即被搶訂一空,后來者一位難求;展洽會也展示出了十足的“國際范兒”,除俄羅斯和蒙古國展商外,韓國、巴基斯坦的展商也與主辦者積極接洽,希望參展或觀摩。
海拉爾區的商貿生機日趨加強,受關注水平越來越高。
數據顯現,近5年來,海拉爾區年均新增商業面積10萬平方米,商業網點到達1.4萬個,效勞業掩蓋大興安嶺以西170萬人口,社會消費品批發總額占到
呼倫貝爾市的四分之一強;2014年進出口總額到達2.04億美圓,同比增長了810倍。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海拉爾區委書記畢國臣說:“依照
內蒙古自治區‘8337’開展思緒,為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海拉爾區克制資源稟賦缺乏的短板,發揮比擬優勢,把
現代效勞業作為經濟社會開展的主攻方向,使其成為調構造、轉方式、促變革、惠民生的有力抓手。”
變革開放之初,被譽為“草原王府井”的第一百貨大樓是海拉爾人的自豪。往常,大型商業綜合體、品牌百貨主力店、大型超市、品牌店、連鎖店、星級酒店林立的三角地黃金商業圈成了大號的“草原王府井”。
而且,三角地黃金商業圈一極獨大的場面正在改動。海拉爾區今年將強力推進萬家惠農貿市場、紅星美凱龍商業綜合體、三角地時期廣場商業綜合體等7大商貿工程,涵蓋商貿、倉儲、深加工等多個業態,關于調整構造、優化規劃、豐厚業態、改善功用大有裨益。
在國度“一帶一路”戰略和
內蒙古自治區“8337”開展思緒的引領下,海拉爾區正積極建立中俄蒙協作先導區的中心區。目前
呼倫貝爾市已構成以滿洲里為龍頭,阿日哈沙特、額布都格、黑山頭、室韋為翼,海拉爾為中心的對外開放大格局。
近年來,海拉爾區以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為抓手,著力建立以綠色農畜產品消費加工輸出基地、表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征的國際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集散基地、中俄蒙
現代商貿物流基地、有色金屬消費加工基地、
現代配備制造基地為重點的,以
現代效勞業為支撐,多元開展的縣域經濟體系。海拉爾區把效勞全市、
聯通俄蒙、對接東北的中俄蒙國際物流園作為重點加以打造,吸收人才流、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
中俄蒙國際物流園天文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園區管委會項目辦主任劉曉東說,如今海拉爾區食品、
建材、電子、綠色農畜產品等產業鏈條已延伸至俄蒙市場,而且三方在產業、資源等方面的互補性也越來越強。因而,中俄產業園和中蒙產業園口岸聯檢、倉儲保稅區、國際貿易區等成為物流園的主打品牌。其他項目,如二手車維修買賣市場、報廢
汽車回收拆解市場、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牧機擴建、機械設備維修買賣中心等也相繼進入。該物流園的中期目的是到2017年完成“七通一平”建立,遠期目的是到2020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建成公共信息平臺和公鐵聯運中心兩大配套工程,到達累計入駐企業100家,完成銷售收入100億元,新增稅收8億元,布置就業崗位1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