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粉刷墻體廣告 開設養老機構假如遭小區居民反對,是走還是留?
南京朗詩常青藤養老效勞有限
公司選擇 了變通的方式——將日間照料中心“降格”為養老用品展現店面。5月20日,該
公司3個養老效勞中心開業,其中一個位于梅花山莊小區內,面積250多平方 米;另外兩個中心分別位于兩個小區外,由于只要50平方米和90平方米,設計上以展現為主。
記者在梅花山莊看到,常青藤養老效勞中心位于一棟住宅樓底層的門面房內。門頭上寫著“上門效勞”“老年產品”“適老改造”字樣,進門可見步行輔 助車、折疊手杖、流食瓶和口腔清潔刷等養老產品,幾個房間里本來打算給老人午休的護理床目前只做展現之用。去年10月
公司租下場地,裝修不久便被樓上和旁 邊樓棟的居民叫停,無法改動定位后才得以繼續。“我們原本就是效勞居民的,沒有必要跟居民搞僵。從展現做起,等大家能承受,再拓展功用。”
公司養老事業部 相關擔任人說,對在社區辦養老很有自信心,河西朗詩國際街區內名為“頤家小站”的效勞中心就深受小區居民歡送。
記者隨后來到頤家小站看望。
墻壁上展現著老人華誕會照片、老人書畫作品,一位老人正由工作人員扶持著停止下肢康復鍛煉,其他老人在看電視、玩拼 圖、翻雜志、聊天。擔任人王德生通知記者,中心200多平方米,2014年6月開張,起初主要提供康復效勞,后因小區內老人有托養需求,就隔出房間。目前 床位滿員,入住的7位老人從82歲到95歲,還有些老人白晝來活動、吃飯。有老人療養一段時間后回家住,或疾病加重入院治療,才有床位空出來,從去年3月 起先后有16位老人入住。記者碰到小區業主金女士趕來交押金,且一再確認“排在第一個”才放心,印證了該中心“一床難求”的說法。金女士說,比擬過幾個養 老院,還是同在一個小區的最適宜,便當、放心。王德生在一旁闡明,好幾位老人有入住意向,只能按交押金次第排先后。
80多歲的李玉蘭通知記者,她家住前面一棟樓,半年前跌傷,出院后就住進頤家小站,“我行動不便當,女兒還要照顧外孫,真實騰不出手”。一位玩 拼圖的老人,略有些失智,家人讓她日托,有人照看也有伴兒。中午時分,老人們圍坐吃飯,其中95歲的李爺爺由工作人員小沈喂飯。工作人員還為樓上85歲的 吳奶奶打了一份飯菜,由她帶回家吃。吳奶奶說:“白晝家里就我一個人,女兒不放心我燒飯。”
這些老人的身上,真實反映了多樣的養老需求。“退休后的生活,普通從本人養老到養醫分離,再到醫養分離。不分開親人和熟習的環境,是老人普遍的 心理;下班了能夠就近探望老人,也是為人子女者的心愿。就近、就便,是最好的養老。”省老齡產業協會會長張建平說,政府已將社區居家養老提到重要位置,鼓 勵多元主體在社區興辦養老效勞,也倡導養老機構將效勞延伸到社區。在家門口辦一些“小而美”項目,的確是個方向。
新美
墻體廣告: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