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
墻體廣告 “好風憑仗力,揚帆合理時”。滿懷復興的幻想,乘著變革的
東風,中國經濟猶如一艘行穩致遠的巨輪,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洞悉國內外形勢,把脈中國經濟,以宏大的勇氣開啟一場洶涌澎湃的經濟革新,以超高的聰慧謀劃出平穩運轉的“航線圖”,促使經濟轉型晉級,迸發出新的行進動力。
調整構造、轉換動力、換擋速度,“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經濟開足馬力,激流勇進,歷險彌堅。
經濟開展的“大邏輯”
“順應新常態,堅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習近平做出重要判別:我國經濟社會開展根本面長期趨好,但正處在從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長速度換擋期、構造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
2014年5月的
河南之行,習近平指出:“我國開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加強自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開展的階段性特征動身,順應新常態,堅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新常態”的提出,是一次站在經濟全局高度的審時度勢,更是一記直面經濟下行的“先手拳”。
成大事者必有靜氣。6個月后,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指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發扮演講,初次系統論述了新常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慢條斯理。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性。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構造不時優化晉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漸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漸減少,居民收入占比上升,開展成果惠及更廣闊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今年7月8日,習近平在京掌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他再次指出,當前經濟運轉根本平穩,契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別。我國經濟開展新常態的特征愈加明顯,必需堅決自信心、加強定力,堅持不懈推進供應側構造性變革,培育新的經濟構造,強化新的開展動力。
“惟其困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寶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剛強指導下,穩增長、調構造、惠民生、防風險,中國經濟的巨輪一直行駛在正確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