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墻體廣告 在搭檔眼里,她是一個一馬當先的帶頭人;在居民眼里,她是一個為民效勞的貼心人。13年來,她一向把效勞居民放到第一位,不遺余力地協助社區的艱難集體,她即是鳳凰北街北安社區黨總支書記、市民效勞站站長湯曉紅。
71歲的李梅香白叟在
銀川市興慶區北安社區市民校園學習手藝織造,白叟不只打得一手好太極拳,對串珠、手藝織造等也稱心如意,這些都是她在市民校園學到的身手。據了解,在市民校園學習的晚年人有130余人,校園的創辦人即是湯曉紅。
“社區老干部和老黨員多,退休后專心想著充分精神日子,發揮余熱,所以就決定將市民校園辦起來。”湯曉紅告訴記者,北安社區市民校園的前身是社區晚年大 學分校,2014年正式組成。本年,校園成立了黨支部和校委會,設置了多媒體教育室、書畫剪紙教育室、音樂舞蹈教育室、圖書閱覽室、電腦教育室、教育管理 室,裝備了多媒體教育黑板、電腦、圖書、音響、手風琴等教育設施,開設了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手藝制造、攝生保健、時事政治7門課。學員從最初的30 多人,擴展到如今的上百名,輻射到周邊6個社區的1萬余戶居民。
自2003年以來,湯曉紅就開始擔任社區負責人,13年來,她人到哪 里,便能激發哪個社區的戰斗力。在社區工作多年,湯曉紅不只注重社區的文化建設,還心系艱難居民,做社區
大眾的貼心人。2013年,社區低保戶趙斌華夫婦 先后生沉痾,因為家里艱難,湯曉紅第一時間發起黨員為其捐款2030元,又為其請求大病救助13000元。湯曉紅還自動聯絡媒體向社會呼吁愛心救助,共籌 得愛心人士捐款共計61800元。隨后兩年中,湯曉紅堅持每年都為他們請求大病救助,如今夫妻倆和湯曉紅就如一家人通常親熱。
上一年,在 入戶的過程中,湯曉紅留意到了社區的孤兒,因為爸爸逝世,母親在外地,孩子一向跟姥姥一同日子,兩個人沒有任何日子來源。年頭,她親自到民政局為孩子請求 低保,發起社區黨員為孩子捐款,并聯絡校園,確保孩子順暢完成學業。湯曉紅告訴記者,當得知孩子的狀況,第一個主意即是不能讓孩子沒學上,寧可自個少花 點,也要讓這個孩子上學。每個人都有難處,同在一個社區,能協助他們渡過難關她很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