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墻體廣告 8月19日是燕鴿湖管委會燕樂土社區獎賞自愿者的日子。但較為為難的是,100多位受贊譽自愿者中,年青人不到5位。
這次受贊譽 的自愿者有擔任教授書畫、舞蹈、合唱、國學講堂的自愿者,還有巡邏隊和
醫療愛心小組,但以晚年人居多。“這與年青人的自愿效勞參與度一向不高有關。”燕樂 園社區主任趙小花說,燕樂土社區共有注冊自愿者810名,40歲以下不到200人,而這有些自愿者的自愿活動積分也顯著低于晚年自愿者。
晚年人從事自愿效勞,膂力、能力有限,天寒天熱還都簡略誘發疾病,簡略出事。這也是社區自愿效勞還停留在清掃公共衛生、文明督導等簡略項目的重要因素之 一。在趙小花看來,年青人通曉網絡、常識面廣、法律意識強,一旦參與到社區自愿效勞中,完全可以在社區維權,以及文化教育等項目中表現很大作用。
其實,為了鼓舞社區自愿者,社區不但設有自愿者辦公室,供自愿者展開團體活動,并且自愿活動的積分還能兌換產品,但是這些“小恩小惠”對年青人而言沒有“誘惑力”。
現場觀看贊譽活動的人群里,有幾個年青人,記者隨機采訪其間一位。她直言,之所以很少參與社區自愿活動,一是不知道音訊,二是覺得跟一幫晚年人一同干活很不好意思。
面臨自愿團隊“老齡化”這一為難,燕樂土社區也活躍想辦法拉年青人入伙。社區主任趙小花就從她身邊的人下手,只要社區有自愿活動,直接去轄區單位借年青人,或喊身邊的年青兄弟參與,在社區工作人員的盡力下,現在已經有兩支年青團隊參加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