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黃草嶺村委會的花椒早已名聲在外,但是因為交通不便,花椒工業并沒有給本地鄉民帶來更多的實惠。2014年,跟著通往外界的柏油路建成,花椒工業才真實變成本地
大眾脫貧致富的活水之源。
交通成短板
黃草嶺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張進介紹,黃草嶺村委會間隔縣城30公里,地處無量山腹部,平均海拔2200米,歸于典型高寒冷涼氣候,動植物成長緩慢,加之交通滯后等綜合因素,導致黃草嶺村的
大眾長期處于貧困狀況。
張進回憶,黃草嶺的花椒質量好,早在1985年,駐村工作隊就瞄著花椒這一特征工業,帶領鄉民栽培花椒提前脫貧致富。可是,當時因為交通不便,鄉民過著人背馬馱的日子,到縣城趕一次集僅來回的時間就要10多個小時,出門趕集 “黑”,趕集回家“黑”。交通不便,外面的進不去,里邊的出不來,物流通道不疏通,農產質量量盡管好也不值錢。后來,黃草嶺通往縣城的路有所改善,但是道路等級低靈通條件差,只要馬車和手扶式遷延機能通行,無法滿意
大眾的出行和發展需求,對本地經濟發展的制約沒有得到底子改善。勤勞的黃草嶺鄉民有十分夸姣的致富愿望,但因為交通不便,難以付諸行動。“脫貧致富,交通先行”的思路已經變成本地鄉民的一致,等待脫貧致富的柏油路提前修進村寨。
修通致富路
2013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出資3000多萬元的錦屏鎮至黃草嶺村的公路瀝青路面改建工程發動施行,一條長25公里、寬6.5米的柏油路于2014年建成通車。
“柏油路通了,鄉民也就脫貧了。”走進大丫口鄉民小組的“櫻桃園”農家樂,主人饒富成邊做菜邊為游客講述他的致富故事。本年50歲的饒富成笑容滿面地說,柏油路通了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人多的時候每天要招待游客17桌,農產品也成了搶手貨,自家栽培的8畝花椒來不及運到市場上,就被游客搶購一空。他家的年收入到達十五萬元,全村年收入10多萬的人家不在少數。
張進介紹,柏油路建好通車后,黃草嶺村委會的優勢日益凸顯,鄉民靠栽培花椒、開農家樂等脫貧致富,黃草嶺村委會有5個鄉民小組、629人,去年年人均純收入達7013元。現在,全村果林栽培面積達3000多畝,其間花椒栽培面積達1100多畝,產量達160萬元。據介紹,花椒已變成這兒的特征優勢支柱工業,簡直家家戶戶栽培花椒,少的人家有兩三畝,多的人家有二十多畝。黃草嶺花椒深受消費者的喜歡,每公斤
報價達180元。
路通了,溝迤邊鄉民小組鄉民王文華家門口的兩株梨樹成了“搖錢樹”,2015年梨果賣了6000多元。他說:“謝謝黨的政策好,黨和政府幫我們修通柏油路,這是真實的致富路。”(記者 劉紹容 通訊員 黃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