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墻體廣告 “今年村里新引進的蔬菜大棚,調整了村里農業種植構造,讓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都離不開工作隊的努力。”1日,烏蘇市九間樓鄉黃渠村黨支部書記常洪江說。
走進黃渠村,筆直的柏油路、劃一的景色樹、一座座漂亮而小巧的房屋,把整個村莊裝點成一副漂亮的畫卷。更耀眼的是一排排蔥蔥郁郁的蔬菜大棚,相間在黃渠村的土地上,連成一片,劃一有序。
黃渠村有耕地6500畝,主要以種植棉花為主。近兩年,受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影響,黃渠村主要農作物棉花價錢下滑,農民收入增長遲緩。
工作隊理解狀況后,分離黃渠村以前有過種植蔬菜的歷史條件,局部農戶有種植蔬菜的經歷和技術這一優勢,于今年3月會同村“兩委”經過鄉黨委諧和130畝地建立了100座大棚,用于開展設備蔬菜種植。
同時,住村工作隊經過烏蘇市農業局爭取到設備農業建立項目補貼資金50萬元,用于大棚建立補助。每個棚的規范面積1畝,補助5000元,農戶自籌9000元。
大棚建好后,一些村民對蔬菜種植產生了疑慮,處于張望狀態,局部曾經認領大棚的農民又請求退出。面對村民意中的疑慮,住村工作組發起村里黨員干部帶頭認領大棚,消除村民的疑慮。
“我們引導村民走產業化運營之路,推行無公害和綠色規范化消費。在九間樓鄉供銷農民協作社的配合下,消費出來的蔬菜銷售到了奎屯、獨山子。村民們種植蔬菜有技術保證,也有銷路。”九間樓鄉住村工作隊隊長、烏蘇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沈建知通知記者。
41歲的村民朱金梅,家里有3口人,今年朱金梅認領了5個蔬菜大棚,兩季蔬菜收入6萬余元,家里30畝耕地流轉年收入15000元,估計年收入近8萬元。
朱金梅說:“我如今可開心了,今年種蔬菜大棚真賺了,往年我都是種棉花,一年下來收入2萬多,今年我種了大棚蔬菜,收入翻了好幾翻,我打算明年再加兩個大棚,收入肯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