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國慶鄉么等村,有一個節日讓人意猶未盡——每到三丫果成熟季,八方賓客總是如約而至,感受“三丫果節”中彝鄉風土民俗和濃濃心意。
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酒井鄉勐根村,有一個村寨讓人戀戀不舍——作為國度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維護名錄《牡帕密帕》的傳承基地之一,老達保村保存和傳承著較為完好的拉祜族原始文化。
在西盟佤族自治縣,有一部劇目讓人魂牽夢繞——《佤部落》用最原始古樸的文化,呈現著佤山最純的靈魂、最深的底韻、最美的舞姿。
……
在普洱,多民族共榮共居、調和綻放之景處處可見。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增強民族團結作為首要任務,精確把握形勢、強
化工作措施,全力維護團結穩定大局,全市呈現出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經濟開展、社會進步,各族
大眾生死水平不時進步的良好場面。
共植名族團結之根
示范區建立促調和
普洱的少數民族人口達144萬,占總人口的61%。在普洱,不謀民族工作就缺乏以謀全局,曾經成為全市各族干部
大眾的共識。
2011年,普洱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立拉開序幕。
,市委、市政府緊緊盤繞省委、省政府關于“作出十大示范、完成三大逾越、完成兩個階段”目的任務,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增強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域科學開展的決議》《扶持較少民族開展“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健全機構貫徹落實民族政策法規體系,全面施行“興邊富民”行動,著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民族特征村寨”等,組織施行了“十大示范”“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點創立工程等項目。
5年來,我市共向上級爭取和配套示范區建立項目資金近6億元,構成了全力推進示范區建立的良好格局。2013—2015年,普洱分離“十縣百鄉千村萬戶”工程,施行創立了1個示范縣、5個示范
鄉鎮、60個示范村、30個民族特征村寨。依照“重點打破、以點帶面、示范引導、全面推進”的思緒,集中力氣打造了一批類型多樣,各具特征,具有標桿性的示范典型。
截至2015年,全市創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260個,城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10個,全國民族團結教育基地1個,在示范區建立中產生了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
在推進示范區工作中,經過創立工作制度化、加快民族經濟開展、開展教育文化事業、增強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宣傳、完善選拔培育民族干部機制等措施,全市示范區建立已獲得了階段性效果。
共享民族團結之果
經濟社會共同開展
遠眺瀾滄酒井老達保村民小組,一間間古香古色的拉祜族民居參差有致,一個極具特征的美麗
鄉村坐落在青山綠水間;走進寨子,蘆笙坊、青竹坊、陀螺坊、藝織坊、耕具坊、根雕坊等作坊和特征展廳里,民族服飾和民族工藝品美不勝收,讓人琳瑯滿目。
而在數年前,老達保還持續著傳統的開展形式,農業消費自給自足,村民收入來源少,是生活非常困頓的老寨子。
寥寥數年,老達保從貧窮落后到消費開展、生活富有,發作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那個貧窮落后的老達保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正在享用“不讓一個兄弟民族落伍”紅利的新村寨。
在普洱,像老達保這樣的民族村寨還有很多很多。
近年來,普洱堅持量體裁衣、分類指導的準繩,采取“一山一策、一族一策”的特殊措施,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著力打破民族地域經濟社會開展的限制瓶頸,極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域交通、能源、通訊和人民
大眾的消費生活條件。當前,根本公共效勞均等化程度不時進步、民族地域義務教育學校規范化和寄宿制學校建立持續加快、民族地域高等教育程度不時進步、
鄉村醫療衛生條件逐漸改善、基層
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立得到增強、
新鄉村養老保險掩蓋面也在不時擴展,民族文化事業也邁上新的開展階段。
——興邊富民行動深化推進。5年來,共爭取興邊富民補助資金1.3億元,施行432個項目,為處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域的貧窮問題,改善
大眾消費生活地域做出了積極奉獻。
——扶持人口較少民族開展效果顯著。5年來,爭取扶持人口較少民族開展資金4700萬元,根本完成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四通五有三到達”的目的,即:通路、通電、通播送電視、通電話,有平安的人畜飲水、有安居房、有
醫療衛生室、有學校、有穩定處理溫飽的根本農田,人均有糧到達300斤以上、人均收入到達全省人均收入最低規范以上、到達“兩基”目的,
大眾生活質量逐漸進步。
——積極爭取少數民族開展資金。5年來,向上級爭取少數民族開展資金2.5億元,有力地保證了重點工作的展開。同時,增強資金監管,檢查資金管理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進步資金的運用效益和平安性。
——繼續組織施行好電腦農業推行工作。5年來,落實推行經費296萬元,累計完成推行面積達190萬畝,項目輻射8個縣69個鄉(鎮),近100萬農民受益。展開培訓2000期,培訓25萬人次,發放技術材料及指導卡25萬份,完成17個推行鄉(鎮)電腦農業網站建立。
怒放民族團結之花
民族文化繁榮多彩
4月10日晚,2016年中國西盟佤族木鼓節慶賀活動拉開序幕。聲聲木鼓敲響,佤山各族兒女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愉快旋律中手舞足蹈,在勐梭龍潭湖畔的佤山狂歡部落與各方賓客歡聚在一同,整個西盟縣城頓時變得繁華特殊?;顒悠陂g,佤族民間具有濃郁神秘顏色的《佤部落》原生態歌舞展演、篝火歌舞狂歡、哎黑木哈(引“新水”)、祭拜龍摩爺、舂米競賽等民族文化活動和綠三角音樂節(西盟站)、商品展銷及美食體驗,吸收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不只是西盟,還有名譽在外的孟連娜允神魚節、瀾滄葫蘆節、墨江雙胞節……近年來,各縣(區)新打造的民族節慶活動和傳統的民族節日共同為絢爛的民族文化著色添彩,讓本來就五彩的普洱民族文化愈發繽紛、絢麗。
長期以來,普洱一直把推進民族文化繁榮作為示范區建立的主要內容,讓各民族文化的開展交流在示范區建立過程中升溫加料。
其中,積極申報了
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維護項目。5年來共申報項目40個,爭取資金447萬元,施行完成項目30個。申報
云南省世居少數民族文化精品項目5個,爭取資金225萬元,施行完成項目3個。
與此同時,勝利舉行
云南省第七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積極組織參與
云南省第二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
云南省第七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等,充沛展現了普洱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共同魅力,扎實推進文化宣傳工作全面展開。
一朵朵絢麗多彩的民族團結之花在普洱大地綻放,民族文化正大踏步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