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
墻體廣告 21日上午,第四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飽覽會在
山東濟南世界會展中心開幕。我市非遺傳承人劉小紅受
上海大學邀請,作為漢繡傳承人代表參加這次為期5天的飽覽會。
據 悉,本屆飽覽會是由文化部和
山東省人民政府一起主辦,環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中華優異傳統文化傳承系統,加強文化遺產維護,復興傳統工藝”的 請求,以“非遺走進
現代生活”為主題,經過展陳、演示、競賽、體驗等形式,全部展現這些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維護傳承的新進展和新效果。
本屆飽覽會共 設我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訓練方案效果展、非遺精品展、傳統工藝項目競賽、傳統工藝復興論壇、非遺學術效果展等12項活動。本年6月27日,劉小紅就赴
上海參加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訓練方案(織繡研修班)”,當時,她代表
湖北省參加訓練,是
黃石地區僅有一位受邀的大師。
“我能 夠參加到這么大型的活動里,感到十分榮幸,這次也帶了5件大冶繡花來參展。”劉小紅通知記者,這次飽覽會的展現面積總計45000平方米,共展出非遺著作 14000件,觸及非遺項目近千項,參展人數3800余人,是歷屆非遺飽覽會中內容最豐厚、規劃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
這些年,文化部環繞傳統工藝,會同有關部委展開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訓練方案和復興傳統工藝等一系列作業,經過托付高校訓練有關從業者、加強理論與技術研究、支持建立傳統工藝作業站等多種方法,進步傳統工藝的傳承才能和發展水平。
“此 次我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訓練方案效果展,會集展出各高校研培學員和傳統工藝作業站的優異著作1500余件,我很高興可以變成其間的一員。”劉小紅說, 有專業人士在現場看到自個的著作后評估說,與訓練前相比,著作在制造技藝和整體質量上均有了很大進步,表現了傳統工藝融入
現代生活的構思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