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
墻體廣告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團田鎮有林地總面積552306畝,全鎮森林掩蓋率達79.8%。這些年,團田鎮安身山林的生態優勢,杰出提質增效、綠色開展“兩個支點”,做好山地生態特色工業、山區林下生態特色工業等多篇工業開展文章,向山保生態、向山要工業、向山要效益,念好“山”字經,做好“林”文章,多措并舉推進工業規模化開展。
立異思路做好品牌文章
在團田鎮老圍村農人專業協作社,能夠看到許多榮譽證書,榮譽歸于老圍村的茶葉,包含在第二屆茶文明高峰論壇、普洱茶加工斗茶大賽取得的肯定和古樹曬青茶斗茶獎金獎。村委會主任李學光通知記者,老圍村有古樹茶300畝、每年產量超越1噸,臺地茶1200畝、每年產量超越10噸。其間臺地茶首要對于本地商場,而古樹茶的商場規模更廣,除了本縣本市,在省內也很有名望。
老圍村農人專業協作社理事長葉榮耀說,協作社如今著力打造的即是古茶品牌,如今已經推出了一款薩露古茶(金水日月餅),將本地的文明習俗融入到品牌理念當中,希望通過杰出的質量和逐漸叫響的品牌不斷拓寬茶葉商場。
團田鎮仍是有名的“核桃之鄉”。對于核桃生產期長、發生效益周期長的實習,為合理開發有限的土地資源,綜合使用土地,完結效益最大化,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以短養長、以長促短”的林下套種工業開展思路,大力開展宣揚推介活動,不斷提高團田核桃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立體開發林下空間,大力開展林下經濟。截至現在,培養核桃68000畝,掛果面積30000畝,豐登20000畝,掩蓋全鎮7個村、68個鄉民小組;完結產量885噸(干濕混計),完結產量1505萬元。一起,著力做實“團田大紅菌”品牌根底,2015年全鎮野生菌產量199噸,完結產量1592萬元。
科技掌舵做好項目文章
在墨江林耘農業科技有限
公司的培養基地,你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林下植物,除了三七、重樓等對比多見的藥材,還有續斷、白術、當生等不大多見的藥材。在400多畝的基地中,樹木蔥翠,綠意盎然,能夠和天然零距離密切接觸。
公司負責人羅庭學介紹,
公司于2014年成立,首要是安身山林的生態優勢,大力開展林下中藥材培養,以“
公司+基地+農人專業協作社+農戶”的培養經營形式,由
公司引種,實驗成功后再供給種苗和技能,并加大技能培訓力度。通過農人專業協作社和農戶推行培養,由
公司收回加工和出售。
羅庭學說,
公司以培養基地為中心,充分發揮專業協作社的效果,股動本地農戶開展林下中藥材培養,并逐漸輻射到全鎮和周邊地區,逐漸形成當地支柱工業。為此,
公司專門延聘了基地辦理技能員,而且長期固定延聘9名鄉民來做工,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周邊鄉民的就業問題。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培養的中藥材行將發生經濟效益,到今年底估計會有120萬元的毛收入。
有了帶頭人,團田鎮依托科技掌舵,大力推進林下培養遍地開花。鼓舞有志愿、有條件的農戶自覺進行中草藥培養,積極探索和實習中藥材仿野生撫育,引導農人使用廣闊的山地資源,選用“荒山荒地仿野生人工培養、疏林地散播補種、次生林地林下套種”等形式。比方,依據野生天麻的生長習性,斗膽改動傳統培養方法,將天麻移入林下仿野生培養。
以科技為支持,以林地為根底,以林權變革為載體,大力做好項目文章。加強與林權所有人的協作,鼓舞農人將林地有用流通,選用林下仿野生天麻培養技能,以“
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推行,采納林地轉租、保底收買等方法,與林農協作,選用“
公司+專業協作社+農戶”的開展形式,靈活多樣開展培養藥材。現在,培養重樓60多畝、三七20多畝、石斛30多畝、茯苓2000多畝、天麻30多畝、黃精10多畝,輻射股動了全鎮8個村,50多戶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