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 假如你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突發心肌梗塞倒地,或在交通意外現場看到有人受傷流血,除了撥打120急救電話,還能做些啥?大多數市民因不明白急救常識,遇到上述情況通常只能“干著急”,致使傷者錯過最好搶救時刻。
“中國現在的現場應急救助技能常識遍及率十分低,只要1%擺布,而西方國家根本已達35%以上。”在今日舉辦的
浙江省紅十字應急救助訓練師資教育技能大賽上,紅十字總會施助救助部救助處處長郭建陽表明,要全部推動應急救助訓練作業“提質擴面”。
“黃金4分鐘”應急救助遍及率低
全國訓練合格救助員缺乏人員的1%
“在事發現場,假如傷者心搏驟停超越4至6分鐘,就會形成不可逆的腦死亡;而急救車輛抵達現場通常需求十幾分鐘,這時在現場的市民使用這個‘黃金4分鐘’進行應急救助就十分重要。”郭建陽表明。
曾有專家指出,中國
大眾遇到急、危、重癥病員不能現場救助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會救,二是不敢救。郭建陽介紹,中國訓練合格的救助員僅有1000多萬名,尚缺乏全國人員的1%。而比較之下,美國、歐洲等興旺國家和地區的急救常識、急救技能遍及訓練率已十分高,日本高中生急救技能遍及率已達90%,西方國家根本已達35%以上。
郭建陽主張,
大眾急救常識與技能的訓練特別要從校內學生抓起,應當把急救訓練,特別是心肺復蘇歸入必選課。此外,機動車駕駛員、高危職業的作業人員,也應當進行急救技能訓練,在緊迫情況下可進行自救或是救助別人。
2015年起,
杭州首先施行了《
杭州市院前
醫療急救管理法令》,鼓舞公民參與傷員急救。這項《法令》是全國首個明晰“急救免責”的地方法規。該《法令》規定,鼓舞通過訓練獲得合格證書、具備急救專業技能的公民對急、危、重傷病員施行緊迫現場救助,其緊迫現場救助做法受法律保護,不追查有關法律責任。緊迫現場救助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清潔計生行政主管部門能夠給予其贊譽獎勵。
應急救助訓練師現場教授急救技能
在今日上午舉辦的
浙江省紅十字應急救助訓練師資教育技能大賽上,11支參賽部隊參加比賽,參賽選手都是各地紅十字會的兼職救助訓練師。選手們以鮮活的案例,圍繞傷口救助止血、包扎,骨折的判別和固定,腸管脫出的應急救助,踝關節扭傷,踐踏現場的應急救助等6個抽選主題,明晰地為臺下的“學員們”教授傷口或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常識與技能。
據悉,從2013年起,紅十字公益性應急救助訓練就現已上榜為
浙江省政府十方面實事內容之一。據統計,“十二五”時期,全省共訓練紅十字救助員87.76萬人,遍及訓練412萬人次,訓練(復)救助訓練師7887人。與“十一五”時期比較,遍及訓練人數和救助員訓練人數均增長了一倍,師資訓練量翻了兩番。到2015年末,全省注冊紅十字救助員占戶籍人員比例為1.81%,救助常識遍及人數占戶籍人員比例為8.48%。
浙江省紅十字會有關負責人表明,我們能夠撥打
浙江省紅十字會救助訓練報名熱線0571-86452560進行咨詢,訓練內容包含傷口急救根本技能,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排除法,觸電、溺水、燒(燙)傷、踐踏等意外事件的處置,各類中毒的防止處置等。在急救中心或紅十字會訓練2天,并通過查核后,便可拿到規范的急救證書,變成紅十字救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