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墻體廣告發布 這兩件新確定的一級文物均于上世紀80年代開掘于
柳州市融安縣大街鄉安定村黃家寨,通高39.5厘米。石俑雕琢精巧、線條細膩、面貌娟秀、衣紋自然,眼部僅刻一道鳳眉,高鼻梁,臉部神態嫻靜,穿著均為寬袖長裙,腳穿船形厚底鞋??梢娔铣陂g的雕琢和審美水平。
南寧新聞網—
南寧晚報訊(記者 陳蕾/文 賴有光/圖)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
柳州市融安縣相繼開掘了10余座南朝墓,出土了很多形制多樣、雕琢精巧的滑石器。這些本來普通無奇的石頭,在古人的精雕細琢之下,化為一件件藝術品,并為研討南朝期間這一區域的前史及政治、經濟、文明開展情況供給了珍貴的什物材料。
鄉民耕耘發現古墓群
1979年間,融安縣大街鄉安定村鄉民吳水生在田間耕耘時掘出了一些亂磚。本來吳水生并未在意,誰知土下竟漸漸顯露規整的砌磚。磚為紅磚,磚上還有畫像,吳水生當即陳述縣文明主管部門。經
廣西文物作業隊開始查詢,終究承認這是一處南朝期間的墓群。
1980至1982年間,
廣西文物作業隊分別在安定村黃家寨以西縱橫約2公里范圍內整理開掘了6座南朝磚室墓和土坑墓,并編號為融安縣M1、M2、M3、M4、M5、M6,其間兩件新確定為一級文物的滑石俑便出土于M5。
依據其時
廣西文物作業隊所寫的《
廣西融安安定南朝墓開掘簡報》顯現,M5為豎穴土坑墓,沿墓壁四周有一層厚約32厘米的木炭,坑內亦堆積很多炭塊。
隨葬品以滑石器居多
古人很早便發現木炭可作為防腐材料,因而,木炭層一般位于墓室上層,可起到吸水防潮的成效。除了考古開掘中常見的木炭,M5還有個令人費解的地方。在墓坑底部,考古隊員發現三條長2米、寬10厘米、深15厘米的橫向溝槽,溝內填土均為純潔的堆積細沙土。
據推測,這三條溝槽可能是排水溝,可將滲透到墓內的水積蓄于溝內,然后起到保護棺體的效果。不過這些溝槽并不通往墓室外,終究能否排水,值得置疑。加上這種現象在
廣西甚至鄰近區域的墓葬里非常少見,詳細用處仍有待研討。
此外,M5雖為土坑墓,但墓葬的規劃頗大,隨葬品也比較豐厚,不僅有青瓷器、滑石器和陶器,還有銅器和金器等。其間滑石器數量頗多,包含滑石俑在內共有9件。這些滑石器外型嚴肅樸實,形象傳神,技術精密。
滑石用具有時代特征
迄今為止,融安已發現了10余座南朝墓。融安縣文物管理所老所長馬余健參與了大多數南朝墓的開掘作業。馬余健說,從安定一帶南朝墓的形制、隨葬器物及滑石俑上的服飾特征便可看出,中原人的到來關于這一區域經濟的開展、漢文明的傳達及民族的融合起到了極大的推動效果。
滑石雕在南朝石刻藝術中占有無足輕重的位置,內容與方式五光十色,器形有俑、豬、勺子、缽、甑、盤、杯、錢幣等,其間又以俑最具時代特色。
此外,考古研討表明,從西漢晚期至南朝期間,
廣西區域的居民便使用這些形制多樣、雕琢技術較精美的滑石器作為隨葬品。那么,為何古人喜歡用滑石器作為隨葬品?
馬余健說,中國古代發起孝道而盛行厚葬,但玉器價值貴重,且數量有限,所以民間的陪葬品中就出現了與玉器相似的替代品——滑石器。
廣西盛產滑石,且滑石具有硬度低、易雕琢的特色。更主要的是,滑石具有蠟質光澤,色彩多出現白色或淡綠色,也因而變成玉器的最好替代品。而這些數量豐厚的滑石隨葬品,極具時代特征,更變成研討古代
廣西區域喪葬準則的主要什物材料。
新美
墻體廣告 
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