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一對八旬農村夫婦和養育過的5個“孩子”重慶酉陽自治縣興隆鎮龍潭村80歲老人付庭和與83歲的妻子龍桂云,是當地有名的大善人,平日里待人謙和,幾十年來,不但接待了不少“過路客”,特別是他們曾養育過5個與他無血緣關系的孩子,更是令當地人稱道。
危難之處援手
1962年,付庭和的鄰居莊中喜的妻子去世,大兒子莊永富12歲,女兒莊桂花未滿1歲。
他的妻子逝世后,尸體擺放在火鋪邊,還不懂事的莊桂花爬到母親尸體上喝奶,在場眾人無不落淚。
莊中喜是名江湖游醫,三天兩頭不在家。其妻去世后,靠12 歲的哥哥莊永富照管。付庭和夫妻倆感到憐憫,主動將莊桂花接到家里來,洗衣服、喂飯等,照管無微不至。直到5歲,莊桂花才離開付家。
付庭和義務養育的第二個孩子叫付建平。她是付庭和的鄰居付竹魁的孩子。付建平1歲半的時候,母親難產去世。9歲時,父親服毒自殺。從此,她沒了親人。怎么辦?面對如此情景,付庭和再次主動接收了這個孩子,直到其長大后外出務工,并結婚。
付庭和一家義務養育的第三個孩子叫龍么,是興隆鎮土坪村人。其1歲時,母親去世,靠父親照管。其姑姑即是付庭和的妻子龍桂云。其母親去世后,龍桂云便將她接到了付家養育,直到6歲離開。
付庭和養育過的第四個孩子付興華和第五個孩子付秋華是親姊妹,其母親早年離家出走,父親需要外出務工,此后患腦梗塞偏癱,便托付庭和一家養育,直到其外出務工。
一生勤勞養家
付庭和既是個大善人,也是一名勞動干將。
他的父親去世得早,靠母親和哥哥養大成人。其妻龍桂云同樣,6歲時,父親去世,靠母親養大。
“從小家里窮,不苦干怎么行?”龍桂云告訴記者,那個年代,整個中國都貧困,特別是
農村,生產條件差,必須得要沒日沒夜地干,才能夠勉強維持家計。
“家是養起來的,活是干出來的!”付庭和一家本有5個孩子,還義務養育了別家的5個孩子,特別辛苦,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煮好豬食再上坡勞動,然后再回家吃早飯,每天晚上天黑才回家。
付庭和一心向善,為人樂觀。雖已是80歲高齡,但眼不花,耳不聾,仍然每天下地干活,挑起家庭的重擔,說起話來一臉笑容。
他幽默地對記者說,早飯有一餐,要等太陽滿山,中飯有一缽,要等太陽落,夜飯有一頓(餐),要等人睡盡。形容的就是當年為了家計,勞動之苦。
終老收獲感恩
“這兩位老人真是太好了,我們家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恩情!”莊桂花告訴記者,付庭和夫婦對她恩重如山,她把付庭和夫妻當自己的親生父母看待。
如今,莊桂花、龍么、付建平、付秋華、付興華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她們始終不忘兩位老人的恩情,每一年,她們都會給兩位老人寄錢,電話慰問或到家里探望!
上世紀90年代末,付庭和的兒子付軍魁發生車禍,雙腿粉碎性骨折,需要籌錢醫治,莊桂花一家不遺余力幫助。
“這些孩子對我們很好,我們都把對方看成是自己的親人!”付庭和已經80歲,其妻龍桂云83歲。夫妻倆早年付出,看到孩子們成家立業,過上幸福的生活,心里也特別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