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醫科大學附屬
醫院始終秉持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的精神,不斷深化
醫療改革,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態度,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心開展公益活動,全力參與我省大扶貧戰略行動,積極開展對口幫扶、構建醫聯體、推廣遠程
醫療、培訓基層醫生、承擔應急救援,為基層
醫院診療能力的提高不遺余力,為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增進殫精竭慮,為“健康
貴州”建設事業的推進積極貢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貴醫附院與34家縣鄉
醫療機構共建醫聯體,促進了優質
醫療資源下沉,帶動了基層
醫療機構發展。
今年8月,普外專家開展動物手術實驗,對學員進行微創與內鏡技術培訓。
貴醫附院對威寧自治縣石門鄉衛生計生服務中心展開全方位幫扶。
雙向轉診醫聯體
深化
醫院改革,提升服務能力。貴醫附院全力組建醫聯體,現已與省內34家縣鄉級
醫院建立了戰略醫聯體合作關系,通過相對緊密的、長期的“一對一”對口幫扶,加強對基層
醫院的人才、技術、管理幫扶,促進了優質
醫療資源下沉,提高了基層
醫療機構的
醫療服務質量,有效緩解了基層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等問題。
8月25日,
貴州醫科大學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暨附屬
醫院醫聯體,在
貴陽市云巖區金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落戶。按照協議,未來,金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與
貴州醫科大學及其附屬
醫院開展深入合作,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療水平。
貴州醫科大學校長何志旭說:“
貴州醫科大學開設有全科醫學專業,我們的全科醫學專業就是專門向基層
醫院輸送人才。”
該中心主任朱光強介紹,貴醫附院與中心建立醫聯體,是上級
醫院支持下級
醫院的一種探索,建立醫聯體以后,貴醫附院的醫生將會不定期對中心醫生開展培訓,同時還可以與中心建立遠程
醫療服務。
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建立大
醫院帶小
醫院的服務模式和
醫療、康復、護理有序銜接的服務體系,貴醫附院建立“一對一”的對口幫扶模式,按照各成員單位的業務特點和具體需求,選擇部分科室,通過專家出診、查房、病例討論、帶教、培訓、派遣專家參與
醫院管理和
醫療技術支持等工作,指導、幫助提升成員單位的管理水平和
醫療服務能力。
實行疑難病網絡遠程會診和雙向轉診機制。與醫聯體合作單位之間優先實施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建立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使患者在醫聯體內合理流動。開展遠程
醫療,加強三級
醫院與基層
醫院的協作交流,實現優質
醫療資源延伸和技術幫扶。
加強人才培養。制定面向醫聯體成員單位的人才培訓計劃,開展全科醫師培訓、專科技能(專項技術)、護理“三基三嚴”等各類培訓班,利用遠程醫學教育平臺,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遠程醫學教育活動。
目前,該院對于醫聯體的建設從“摸著石頭過河”步入穩步發展的階段。
為鼓勵更多患者在基層
醫院就醫,貴醫附院與醫聯體成員單位實現信息共享,提供“一站式”服務,患者可在醫聯體內任一
醫療機構完成醫保、新農合雙向轉診工作,不必再“兩頭跑”。在醫聯體成員
醫院就診的疑難病患者、危急重癥患者,可經醫聯體“綠色通道”到貴醫附院便捷就醫。
貴醫附院積極推進“互聯網+”戰略,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優質
醫療資源共享,核心目標是整合貴醫附院的
醫療資源,連接加盟
醫院、城市、
農村、藥房、社區等,將遠程醫學中心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遠程
醫療服務單位,東聯
上海,北聯
內蒙古,西至西藏,南至
廣州,最終與國際接軌,打通國際遠程
醫療服務通道,實現遠程
醫療服務國際化,讓更多患者享受大數據發展紅利,助推我省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和90%的患者在縣內治療的分級診療目標,切實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遠”問題。
2016年,貴醫附院建成啟用了新的遠程
醫療中心,該中心配備
現代化的網絡遠程設備,一期可開展遠程視頻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監護、遠程肌電診斷、手術示教、術中指導、遠程教學查房、院前急救遠程指導、遠程繼續教育、遠程GCP臨床試驗研究者招募、遠程預約門診、遠程雙向轉診等,二期可開展遠程同步病理診斷、遠程門診、發放居民健康卡做好居民遠程健康咨詢服務、并打通與各醫聯體
醫院的HIS系統共享電子病歷等。迄今,該院已與省內多家縣(市)
醫院開展遠程
醫療會診,共計開展5818例,為全省會診最多。
此外,貴醫附院利用自身作為教學
醫院的優勢,將遠程會診與遠程教學相結合,對基層
醫院的醫生開展遠程教學,提高基層
醫院醫生疑難病患診治水平和
醫療服務水平,為廣大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優質服務,真正使廣大患者獲益。迄今,該院已開展遠程培訓3000余人次。
貴醫附院參與
貴州省遠程
醫療政策的制定和有關
醫療檢查,并派專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4月20日,副院長程明亮教授率專家組到貴定縣人民
醫院開展遠程
醫療工作指導。貴定縣人民
醫院因對一名患有肺癌的患者的頭痛癥狀不能確診,請求貴醫附院專家進行遠程會診,指導下一步治療方案。通過視頻,首診醫生介紹了患者病情,并提出了相關的治療難點與困惑。貴醫附院專家根據前一天網絡傳輸的輔助檢查結果,認真分析了患者的病情,提出了相關的診療方案與注意事項,成功實現了遠程會診。
程明亮教授帶領專家組赴平壩區人民
醫院進行現場指導遠程會診。這例護理遠程會診,由貴醫附院護理專家蘇天蘭主持,聽了平壩區人民
醫院醫生介紹患者的基本病情后,蘇天蘭指導了下一步的治療措施。
自開展遠程
醫療以來,貴醫附院多次召開遠程
醫療專題會議,制定運作機制,并積極與各個醫聯體單位及對口幫扶的工作點開展遠程會診,在實施遠程會診的同時給予業務指導,著力提升基層
醫院的服務能力。目前,該院正加快遠程
醫療建設,協助推進我省遠程
醫療網絡體系構建,促進有限
醫療優質資源下沉,方便患者就近看病就醫。
技術培訓促提高
貴醫附院現有4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建設專科,5個國家級培訓基地,10個省級人才培訓基地,14個省級
醫療質控中心(數量省內居首),10個省級
醫療中心,肩負著全省
醫療技術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重任。
醫院嚴把
醫療質量關,積極對基層醫務人員開展技術培訓。用大愛踐行使命,用質量保障服務,用技術護航健康。
2011年,原國家衛生部對貴醫附院進行考核認證后,批準其設立產前診斷中心。2012年7月,
貴州省產前診斷中心在貴醫附院揭牌。
該中心擁有全省領先的人才、技術和設備優勢,為我省產科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撐。
今年3月28日,由貴醫附院和省衛計委聯合主辦的
安順市產前超聲診斷管理啟動培訓會舉行,全國著名的產前超聲專家參加了培訓會。
8月6日至7日,由貴醫附院承辦的“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規范”和“
貴州省產前診斷技術規范化培訓、產前篩查暨產前診斷資質(臨床、檢驗)考核”舉行。來自北京協和
醫院、中南大學、北京大學、
中山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的眾多國內知名專家齊聚一堂。期間,專家現場授課,對產前篩查與診斷的技術規范進行了詳細解讀,讓來自全省的450名學員受益匪淺。
目前,該中心正在制定全省產前診斷技術規范,為全省產前診斷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撐。該中心已在全省開設10期培訓班。其中,2014年,依托中國醫學基金會“超聲醫學教育公益培訓項目”,貴醫附院為我省基層
醫院培訓了專業的II級系統超聲篩查人員600人次。為降低我省出生缺陷作出重要貢獻。
微創與內鏡是醫學發展的一個高級階段,被認為是代表21世紀
醫療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近年來,貴醫附院內鏡治療技術的綜合實力發展迅猛,現已開展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消化內科、
婦科、呼吸內科、耳鼻喉科等專業內鏡診療工作,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認可。
多年來,貴醫附院為提高
醫療質量、培育技術人才不遺余力。內鏡培訓的成長足跡是其中一個縮影。
2009年,貴醫附院成立了內鏡培訓基地。2012年該院普通外科內鏡培訓基地通過原國家衛生部的認證。2009年至2012年,普通外科內鏡培訓基地招生共四期。2015年,婦產科召開有關腹腔鏡培訓班6期,共計培養學員150余人,學員均能順利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開展內鏡技術的臨床工作。
2015年,該院再次整合
貴州醫科大學12個二類
醫療技術的相關專業,成立了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
醫院內鏡培訓中心(基地)。此外,
醫院還成立了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
醫院內鏡與微創培訓基地專家委員會,該院十二個專科的學科帶頭人作為委員,以此推動該院微創與內鏡診療技術的專業發展。
隨著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
醫院微創與內鏡培訓中心的成立,微創內鏡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將逐步覆蓋全省的各個
醫療機構及大型綜合
醫院。此舉將進一步規范我省微創內鏡領域的診療行為,提高全省微創內鏡醫師的診療水平。
近年來,該院利用教學型
醫療單位的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及舉措,加大進修生教育、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縣級
醫院骨干醫師培訓等工作,不斷提高繼續教育水平。近5年,該院完成進修教育2262人、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年度學分登記12754人,為我省基層
醫療機構培養了52名骨干醫師、為我省
鄉鎮衛生院培養了191名合格全科醫生。申報繼續醫學教育國家級項目17項、省級114項,舉辦繼續醫學教育國家級項目4項、省級100項。該院榮獲2012年全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二等獎、2013年全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三等獎、2014年全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一等獎。
危難之時顯身手
今年7月1日,大方縣理化鄉偏坡村因暴雨發生山體滑坡,造成11戶29人失聯。當日,該院接令立即組成13人的救援小組趕赴災區,參與救治搶救出的傷員。
多年來,貴醫附院擔起全省公共衛生應急救援重任,開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援,在“抗凝凍保民生”、汶川地震、地方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成績突出,設立于貴醫附院急診科的
貴州省緊急救援中心,被國家衛計委授予“全國急救先進集體”。目前,這個集
醫療、教學、科研、培訓、緊急救援于一體的
貴州省重要急救醫學基地,綜合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已被國家衛生計生委定為“國家級緊急醫學救援隊”建設單位。
回望來路,2001年,貴醫附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率先在省內成立院前急救96999,引進了先進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無線通訊系統,配備了20輛先進的全裝備搶救型救護車。
2004年,我省決定:在貴醫附院96999的基礎上建成
貴州省緊急救援中心(下稱96999急救中心)。中心主要負責全省大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災害事件的緊急
醫療救援工作以及全省范圍內急救資源調度工作,必要時與
公安110、消防119等應急系統聯合行動,為大型活動提供
醫療急救保障服務;對下級急救中心(分站)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
一路走來,蹄疾步穩。經多年運行,急救中心已成為我省
醫療應急救援及危急重癥患者搶救處置的主力軍,也是家喻戶曉的急救品牌。
家住
貴陽市小石城紅巖新村的冷先生對急救中心至今心存感激。今年1月,他和兒子生炭火取暖時因一氧化碳中毒。生死關頭,癱軟的兒子爬出家門向鄰居和96999求救,讓他們得以轉危為安。
有人說,96999急救中心的每個工作人員都是能跑贏時間的白衣戰士,時刻上演生死競速的故事。
與口碑相匹配的,是該中心優良的軟硬件設施:調度指揮中心24小時晝夜監控,隨時調配
醫療救援力量和物資,GPS調度系統科學調度,緊急救護車依據國際標準配備了目前最先進的搶救護理設備,并配備了專科醫生。為營救患者爭取每一秒寶貴時間。
打造一支緊急救援的“特種兵”隊伍,是貴醫附院急救中心多年來能夠在群眾心中樹立權威的又一關鍵因素。該院急診醫學專業目前擁有8個急診住院病區、3個教學研究組、1個急救醫學技能實驗中心、1個急診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數據顯示,該院每年接診危急重病患者6萬至7萬人,每年出診量近2萬人次,接診患者近10萬人次。
近年來,急診醫學科在創傷急救、急性腦卒中立體定向微創治療、內科危急重癥方面獲得可喜成績,獲得多個省內外科技進步獎。承擔了十余項國家、省部級、廳級科研基金項目。
新美
墻體廣告 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