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墻體廣告 為進一步發掘該鎮稠密的民族特征文明底蘊,擴展侗族農人畫的知名度,推進湘、桂、黔三省侗族文明的溝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造人民滿意的富裕
鄉村、綠色家鄉供給強壯的精神支柱和營建杰出的文明氛圍。11月12日,三江首屆侗族農人畫藝術節在三江獨峒鎮舉行,經過桂湘黔三省(區)侗族農人畫展、文藝匯演、侗族農人畫師現場創造、百家宴、桂湘黔三省(區)民族團結和諧鴻溝座談會、侗族農人畫開展研討會、侗戲扮演等活動,展現深山侗寨原汁原味的藝術珍寶和風土人情。
據了解,侗族農人畫以其濃郁的民族特征、艷麗的顏色和夸大的方法,深受大家喜歡,2012年被
廣西列入非物質文明遺產加以維護與傳承,變成獨峒鎮文明工業開展的動力之一。作為侗族農人畫發源地的獨峒鎮,地處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2008年已被國家文明部命名為“我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謂。高定村、岜團村、林略村、唐朝村、八協村座龍屯被國家民委列入首批“我國少數民族特征寨子——侗族寨子”名單。
2016年8月,三江侗族農人畫初次晉京參展,一起還進行了“資料革命”,以畫板、漆等資料替代以往的畫紙、丙烯等,著作畫法、畫風、內容等仍保存原汁原味的傳統方法與個性,使侗族農人畫更具保藏價值。三江立異舉行“侗族農人畫藝術節”,不斷提高侗族農人畫品牌知名度,鼓舞、引導、扶持侗族農人畫工業化開展路途,推進民族文明旅行工業繁榮開展,以特征文明旅行工業助力脫貧。目前,三江縣級以上侗族農人畫家已超200人,著作已逐漸翻開國際市場,有2000多幅佳作被國家文明部送給各國使館保藏,500多幅著作被各地博物館保藏,近2萬幅著作作為裝飾品走進景區、酒店、賓館或飛入尋常百姓家,農人畫年均產量300萬元以上,已變成侗鄉農人居家創業增收的新式文明工業。